研究揭示大脑如何“读”梦

作者: 苏木七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7-04-29

研究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大脑后部特定区域在做梦时的脑电波变化可以用来辨别和预测梦境内容,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睡眠和梦境。

为了找出读梦的诀窍,研究者们进行了多次实验。他们找来32个人,在人家睡着后叫醒之,总共240次;紧接着又找来7个人,在他们睡着后锲而不舍的叫醒之,问人家做了什么梦,共计836次。实验最终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大多数人每晚会做大约5个梦,虽然我们可能一个也记不住。不过,科学家们发现,大脑后部有一块区域在做梦时脑电波会有变化,可以用来辨别一个人是否做了梦。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做梦时脑电波的模式可能会显示你梦见了什么。这些成果可得来不易,因为做没做梦并不是一个很好判断的事情。我们的睡眠包括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不同年龄人群的觉醒、REM与NREM睡眠的时间分布状况。过去人们认为做梦只发生在高频脑电波活跃的REM阶段,不过后来发现,即使在低频脑电波主导的NREM阶段,也有人会做梦。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人,即使是从眼珠子转个不停的REM阶段被唤醒,他们仍坚称自己没有做梦。因此,从睡眠时期来看一个人有没有做梦并不是完全靠谱的。研究者在实验中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在一次实验中,他们找来了32个人,戴上脑电波检测装置,在睡觉的时候频繁唤醒他们——这样比较不容易遗忘梦境。他们这样扰人清梦了240次,每一次都问被吵醒的被试刚刚有没有做梦,以及能否记得梦见了什么。

接着,研究者比较了做梦与否、睡眠时相和脑电波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管哪种睡眠时相,不管被试能否回忆起梦境内容,也不管大脑其他区域的脑电波活动如何,那些汇报自己做了梦的被试,大脑后部一块区域的低频脑电波(1-4 Hz)都会减弱,而高频脑电波(20-50 Hz)会增强。他们把这一区域称为“后皮质热区(posterior cortical hot zone)”。

他们通过这一区域脑电模式的变化来实时预测人们什么时候在做梦,准确度接近90%。但这还不够。都知道你在做梦了,能不能知道你在梦见什么?为了进一步“读梦”,研究者又找来7个人。对,你猜到了这7个被试的命运——在持续一周左右的实验中,研究者在REM睡眠阶段(做梦较多的时候)频繁唤醒这些人,接着马上让他们回忆刚才做梦的内容,试着找出梦境和脑电波模式的关系。

人们在清醒时,大脑后部的颞叶、枕叶和顶叶负责接收听觉、视觉和空间感觉等信息,而大脑前部的额叶则负责分析、判断、思考和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做梦时时候,脑区的活动模式和清醒时很相似。例如,大脑中一个叫梭状回的脑区,功能之一是人脸识别。研究者发现,一旦梦境中有人脸出现时,被试梭状回区域的高频脑电波就会增强。而如果被试的梦中有骑自行车等在空间移动的动作,那么负责感受移动的脑区的高频脑电波也会增强。

经过志愿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神经科学》上。当然,仅仅通过做梦时不同脑区的活动,科学家们还只能大致推测出人们的梦境中有没有人脸、移动或者说话等,离真正的“读梦”还有差距。但不管怎样,这样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睡眠和做梦。而由于我们在睡眠时,大脑不停地在无意识和有意识这两个阶段交替,研究做梦也能促进我们对于意识的理解。

那些为了科学而被吵醒很多遍的被试们,未来可能会自豪地对自己的孩子们说:我也算是为破解意识之谜牺牲过睡眠的人呢!

UUID: caf18b03-9cf0-45e0-888b-2d766fcf567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04-29_为了找出读梦的诀窍,他们锲而不舍地……把人叫醒.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