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值得关注的十大科学周年纪念日

作者: Tom Siegfried

来源: https://www.sciencenews.org/blog/context/top-10-science-anniversaries-2017?tgt=nr

发布日期: 2017-04-28

2017年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科学周年纪念日,包括亚伯拉罕·棣莫弗的诞辰、玛丽·居里的诞辰、爱因斯坦的现代宇宙学论文发表、激光理论的发展、《生长与形态》的出版、机器人三定律的提出、第一次持续性的核裂变连锁反应、脉冲星的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确认以及量子比特概念的提出。

每一年,科学界总是有许多值得庆祝的纪念日。比如,著名科学家的诞辰,突破性的发现或者科学论文发表等。今年,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周年纪念日。

1667年5月26日,数学家棣莫弗(Abraham de Moivre)出生于法国,年轻时前往伦敦学习。他最著名的著作《机会的学说》,包含了大量概率论内容,并在之后的版本中引进了著名的“钟形曲线”的概念。牛顿也对他的作品大为赞叹,甚至有传言说当有人问牛顿关于概率的问题时,牛顿会说:“问棣莫弗去!”居里夫人(Marie Curie)毫无疑问是继哥白尼后最著名的波兰裔科学家了。

从小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却在高中时就体现出势不可挡的学霸气质。之后在姐姐的邀请下前往巴黎,在那里她完成了她的物理学学位,并且遇见了另外一位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他们一同攻克放射性的谜题,并因此于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在丈夫意外去世后,她继续在放射性上的研究,并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个两次获诺奖的人。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革命了我们对引力的理解。1917年,他就将广义相对论应用在了宇宙学的研究上。他发现,在自己的宇宙模型中暗示着宇宙是动态的。为了确保宇宙处于静态,他在方程中加入了现在所谓的宇宙学常数。然而,在得知哈勃发现宇宙正在膨胀后,他认为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有意思的是,199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而这也使宇宙学常数死灰复燃。

但无疑,爱因斯坦在1917年发表的那篇论文,打开了宇宙学的新篇章,为后人进一步了解宇宙做出无可比拟的贡献。爱因斯坦并非激光真正的发明人,但他却发展了激光所需要的物理和数学理论基础。在1917年之前,物理学家知道量子物理可以用来研究原子的性质,但对细节还比较模糊。玻尔(Neils Bohr)在1913年便提出电子会占据不同的能级,当它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的时候会释放出相应能量的电磁波。

爱因斯坦利用数学描述了当许多原子中的电子都处于高能级时并释放辐射的过程。他对物质和辐射相互作用的分析预示着可以准备许多在同一高能级的原子、并通过激发让他们同时释放辐射。操作恰当的话,所有原子会释放出相同波长、相位的辐射。几十年后,物理学家将设想成为现实,制造出了激光设备,并使它成为武器,或成为超市中条形码扫描器。

《生长与形态》是苏格兰数学生物学家达西·汤普森(D’Arcy Wentworth Thompson)的代表作。书中用数学方法对生物世界中不同生物体的形状和形态进行物理和结构上的分析,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物学家。机器人三定律最早出现在科幻大师阿西莫夫1942年的小说《转圈圈》中,这是科幻小说对现代科技最大的贡献之一。

后来这些定律成为了阿西莫夫的很多小说,包括基地系列小说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和故事发展的线索。这三条定律是: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以袖手旁观不作为的方式让人类遭受危险;2. 除非违背第一条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3.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之后,阿西莫夫追加了第0条法则,要求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整体,哪怕与其它三条法则冲突。今年也是阿西莫夫逝世25周年(1992)。

在德国发现核裂变后,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便从当时法西斯时代的意大利逃往美国。他在芝加哥大学的一个壁球场领导建立了原子反应堆,他与当时其他的合作者发现从铀原子核裂变中放出的中子能引发更多的裂变,从而制造出能释放巨大能量的连锁反应。

50年前,当时作为一名研究生的乔丝琳·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在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而且周期十分稳定。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的时间了又陆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才确认了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上个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发现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似乎对许多人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稀奇了,但实际上天文学家第一次确认发现系外行星发生在25年前。他们发现有三颗行星并非绕着一颗普通的恒星公转,而是一颗脉冲星——快速旋转的中子星。1992年,在达拉斯的一次会议上,物理学家Ben Schumacher提出了量子比特(Qubit)的概念。一个量子比特代表了包含在一个量子粒子中的信息,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

比如说一个光子,可以同时处于水平偏振或垂直偏振;又如一个电子的自旋可以同时是向上或向下的。这种状态有别于经典计算机中非0即1的比特,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只在被观测后才会坍缩为其中一个状态。就好比是将硬币抛向空中后,只有在落地的那一瞬间才能知道是字还是花。Schumacher的这个想法起初并没有得到多少关注,后来却成为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概念。

现在,科学家专注于制造的量子计算机都依赖于对量子比特的操控。

UUID: e596c320-243c-469a-b6e4-c1b81aa4434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原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4-28_2017年值得关注的十大科学周年纪念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