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与假化石的斗争

作者: 红色皇后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7-04-26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经常遭遇假化石的困扰,从1726年的贝林格到1912年的“皮尔当人”,再到1999年的辽宁古盗鸟,这些假化石不仅欺骗了科学家,也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进程。

说来也是惨,古生物学家好像特别容易被假化石坑到呢……

虽然很不好意思承认,但确实古生物学颇有被坑的传统。1726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教授兼外科医生约翰尼斯·贝林格出版了一本书《符兹堡的石版》,书里介绍了种种奇妙的化石:有皮有肉的动物,蜂和它的蜂巢,蜘蛛和它的蛛网。他的发现没有局限于生物界,化石中还有太阳、月亮、星星和上帝的希伯来名字,都被他发掘了出来。

不久之后,贝林格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太阳、上帝名字的化石,原来都是他的同事罗德里克和埃克哈特制造的西贝货,专门为了坑他。可怜的贝林格怒而诉诸公堂,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挽回自己丢尽的脸面;俩捣蛋鬼也付出了代价,一个被迫离开维尔茨堡,另一个被降职还禁止使用校内图书馆,导致自己的研究到死也没能完成。

故事开始于1912年,大英自然博物馆地质部的主任伍德沃德得到了好友,业余的化石爱好者道森的消息,道森声称,他在皮尔当郡找到一些古人类的化石碎片,有头盖骨,还有下颌骨,这些骨头的主人,被称为“皮尔当人”。后来,道森和他的朋友,法国人德日进,陆续找到了一些“皮尔当人”的骨头和牙齿,还有制成工具的石片,其他兽类的骨头。

令人兴奋的是,“皮尔当人”的头盖骨脑容量像现代人,下颌和牙齿的形状却像猿,牙冠磨损的状态又像人。一个介于人和猿之间的“原始人”!大英科学界欢呼着拥抱了这个发现。伍德沃德和另外两个英国的人类学家,全力投入到“皮尔当人”的研究中去,作为奖励,他们都获封了爵士勋位。

《暴龙有羽毛吗?》,这是1999年11月,《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标题。文章报导了一件奇特的“化石”。

乍看上去,它是一只半鸟半爬行类的奇特动物,鸟类的翅膀,恐龙的尾巴和后腿,名为辽宁古盗鸟。《国家地理》主编比尔·艾伦一直致力于拉近大众和高新科技之间的距离,得知这件化石的存在之后,他喜出望外,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然后在杂志上刊文介绍“恐龙是鸟的祖先”这一新知。

没曾想,过不多久,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博士徐星发来消息,给《国家地理》倒了一盆冷水:辽宁古盗鸟是用两种化石拼起来的,它的上半身是燕鸟,下半身则是小盗龙。这两种动物都产自早白垩世,中国辽宁的热河生物群,辽宁的化石贩子把零碎的化石粘在一起,做成了一具假标本。

UUID: 18a1d998-a6b1-4b43-b37c-957c48c2311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04-26_说来也是惨,古生物学家好像特别容易被假化石坑到呢…….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