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3米等公交的芬兰人在想啥?拼命挤地铁的你永远不懂

作者: 钟与氏Darla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7-04-24

本文探讨了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身体距离感差异,特别是芬兰人与其他国家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对比。文章通过心理学研究,分析了影响身体距离感的多种因素,包括文化、气候、个性等,并提出了个人在社交中应如何适应不同的身体距离感。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在和人说话,气氛投入而专注,对方忽然退了两步。你无意识地跟上,对方过了一会儿又后退了!而且还踩到了地上的凹坑,一个猝不及防的托马斯全旋!怎么回事,难道我身上有怪味?还是对方想离开?事实上,更大的可能是,你捕获了一个身体距离感不一样的朋友……

这是你的日常么?图片来源:Michael Wolf

北京的早班地铁是会叫人绝望的。无论是看起来有多么拥挤、仿佛已经完全塞满了人的样子,到了新的一站,还是有人可以把自己挤进来。人与人完全贴合着,有时甚至是百分百的贴合,陌生人比起寻常恋人都要更加亲密。然而在芬兰,却是完全相反的情景。芬兰人等公车的景象。图片来源:Ville Seppänen/Twitter

这张芬兰人等公交图一出现就令不少网友大呼羡慕,称人与人保持着充分距离的生活令人向往。

不过也有不同的观点:相隔三米等公交?这太过夸张了,甚至有些好笑。其实,这是因为大家身体距离感不同的缘故。身体距离,或者说“空间关系”(proxemics),指人们运用空间的方式,这是由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术语。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会保有自己偏好的空间距离,随着情境的变化,这种私人空间的大小会有所改变。

和陌生人在一起时,我们会维持较大的私人空间,因此在拥挤的电梯里,你会看到人们姿态僵直,尽量避免接触他人身体,眼神飘忽地看着别的地方。在相同距离下,两个相识或亲密的人站在电梯里,姿态会自然放松不少。

芬兰人超大的个人空间已经到了他们也会自嘲的程度,比如知名漫画《芬兰人的梦魇》:天气糟透了,但是唯一的遮雨棚已经【有人占了】……

霍尔认为,除了人们会对不同的社交对象产生不同的距离感之外,对“私人空间”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文化,不同文化成员的人际距离会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一点显而易见:在上海生活的时候,有些朋友总被我害得不停后退,直到一脚踩进水坑;而当意大利和美国同学出现后,默默踩水坑的人变成了我。

芬兰人在社交网站上对自己的评价 图片来源:fall ark

不过,仍然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距离感,比如个性(如焦虑水平)和性别。另外,还有些因素会和文化混杂在一起产生影响,比如气候。有研究者还提出假说,认为在寄生虫泛滥的地区,人们可能因健康顾虑而增大身体距离,毕竟许多寄生虫是能通过接触传播的。

为了搞清不同文化中人们到底离得有多远,而这种距离感又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心理学家们发了个大招:42个国家和地区的心理学家们联合起来,调研了将近9000人,询问他们愿意别人多靠近自己,然后综合分析了身体距离和参与者的性别、年龄,所在地区的气温、人口增长速度、寄生虫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交叉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今年3月发表于《跨文化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在罗马尼亚,不要离陌生人太近

这个研究中,心理学家们询问被试,面对陌生人、熟人或亲近的人,他们能够接受对方离自己多近,被试要报告这三种不同情形中自己分别能接受的距离。实验结果发现,最不怕生国前三名是阿根廷、秘鲁和保加利亚。

他们报告与陌生人之间能接受的身体距离(社会距离)大约是80厘米,就比手臂朝前伸直的距离多一点儿。社会距离最大的前三名是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沙特阿拉伯,罗马尼亚人和陌生人的身体距离达到140厘米,两个人中间可以开过一辆三蹦子。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愿意和陌生人、熟人、亲密的人分别保持多大距离,点击查看大图。原图来源:文献[1]

总的来说,各种文化中的人与他人保持距离的趋势相对一致:和陌生人离得远远的,与熟人之间的个人距离也会相对远。沙特阿拉伯人就是不爱凑一块的典型:他们报告的社会距离、个人距离和亲近距离(与亲密的人的身体距离)分别是大约125、105、90厘米,和亲近的人还隔着一根晾衣叉那么远!

不过这也不绝对:一个陌生的罗马尼亚人可能要用一根甘蔗戳你,你才会意识到他是在跟你说话,但如果你有位罗马尼亚恋人,TA可能会和你保持伸手就能轻抚脸庞的距离(50厘米)。最爱黏在一起的是挪威密友:他们与陌生人隔着一米远,但与亲密的人距离不到40厘米,两人之间塞不进一只挪威森林猫。

罗马尼亚人:嘿,这位朋友……绘图:Sarah

离得远,可能是因为冷

在这个“全球身体距离地图”中,文化之外的其他因素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研究者使用描述统计手段检验了这些因素与身体距离的相关性。和他们的假设一致,温度确实和身体距离表现出了较高的相关性。但它对人们身体距离的影响取决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平均气温越高,人们和陌生人的距离就越近,和亲密的人越远(想想挤在一起也是挺热的)。

有趣的是,这也说明,原本对身体距离的文化假设确实需要把温度因素给考虑进去——被认为是“热情洋溢”的那些国家,事实上很多确实都挺热的。而在气温低的地方,陌生人相距较远,但亲近的人喜欢挨得更近,作者推测,可能是因为亲近能够抵消一些寒冷带来的负面感觉。

非常可惜的是,以人际距离一公里著称的芬兰人没有参与本次研究,可能是排队报名的时候站得太远,没人看见……

抱团取暖。绘图:Darla

除了温度,研究者还研究了寄生虫和人口增速的影响,发现这二者和人际距离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此外,个人因素可能在人们的身体距离偏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倾向于逐渐和他人保持更远的距离。在所有国家里,女性都倾向于和陌生人/熟人保持较大距离,而和亲密的人更加亲密。因此,和女性或年长的朋友相处时,记得为他们多留出一些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只是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描述了大体的趋势和相关性。现实是复杂的,数据中也会存在许多特例。比如在加拿大,人们和陌生人的距离不怎么远,但和亲近的人也不怎么近。现实生活中,影响具体某个文化、某个地区或者某个人的变量不可穷尽,我们都是世界的孩子,我们也都是我们自己。

在身体的距离感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你永远有权力给自己制定“身体距离”。所以,即使知道了全世界人喜欢怎样的身体距离,你自己的距离感依然有待测量。你是总往后退的那个人,还是总在纳闷别人为什么往后退?在身体距离感上,你更像哪国人呢?

一个AI

对方一直后退,可能是对方的身体距离设定的比较大,但也有可能你身上真的有怪味,或者ta真的想离开。望明察。

UUID: 5734effb-0eb7-473b-89e1-53d1c12f0fd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04-24_相隔3米等公交的芬兰人在想啥?拼命挤地铁的你永远不懂.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