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那天,我球编辑部突发奇想,挖了两个很生硬的坑。两周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坑还没有填上,奖品也还没有发呢。是时候来填(fa)坑(jiang)了!
我们先来说说复活猛犸象的故事。近些年来,复活已灭绝物种,也就是“逆转灭绝”,成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而这些科学家首选的研究对象,就是于近4000年前彻底消失的猛犸象。
科学家有无数的理由选择猛犸象:它们是冰河时期的代表性动物;现代的亚洲象与非洲象是它们的近亲;在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复活的猛犸象或许可以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猛犸象的DNA可以完整地保留至今。它们走向灭亡的时间没有那么遥远,而且最终的生存地点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在这里寒冷的多年冻土层中,微生物对遗骸的分解作用十分缓慢,DNA的降解同样如此。
因此,获取猛犸象的遗传信息并不困难,科学家甚至已经完成了对猛犸象基因组的测序工作。
目前,复活猛犸象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将猛犸象完整地带回现代社会。为此,研究人员需要获取完整的猛犸象细胞核,然后将细胞核注射到剔除了细胞核的现代象卵细胞中,培养出胚胎细胞。最终,通过现代象“代孕母亲”或是人造子宫,孕育出猛犸象幼体。
2011年,日本科学家Akira Iritani宣布要在5年内让猛犸象重生——当然,即使是在6年后的今天,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仍相距甚远。据报道,在中国华大基因研究院,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具有猛犸象细胞核的胚胎细胞。最大的障碍在于最后一步:利用现代象的子宫会出现严重的免疫排斥,而合适的人造子宫尚未诞生。
相比之下,另一种复活方式显得较为缓和——这正是原文中提到的,哈佛大学丘奇团队的研究。原文中对于丘奇猛犸象计划的描述完全没有坑——他们选取猛犸象基因中的一些片段,这些片段赋予了猛犸象适应严寒环境的特征:拥有长毛、较小的耳朵、较厚的皮下脂肪等。将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基因片段融入现代亚洲象的基因组,最终在人造子宫中孕育出耐寒的亚洲象。
尽管伴随着大量生态、社会角度的争议,但至少,复活猛犸象的研究正在不同的研究机构紧张进行着。而当对象换成恐龙时,答案却是三个字:不可能。虽然《侏罗纪公园》给了很多人(包括年幼的我)希望,但要复活至少6500万年前的恐龙,理论上的可能性也不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在微生物作用缓慢的完美保存条件下,DNA也会在核酸酶的作用下降解。
2012年,通过对已灭绝的恐鸟的研究,Morten Allentoft领导的团队发现,线粒体DNA降解的半衰期是521年,也就是说,即使是在-5℃的理想条件下,680万年后,线粒体DNA的结构也会荡然无存。而更重要的细胞核DNA,降解速率只会更快。即使达成一系列理想条件,要想找到恐龙的DNA,至少也要在现有的保存时间后面加一个0。
更不用说,在数千万年的地质过程中,要一直保持低温、稳定的环境根本不可能。所以说,虽然原文提到的羽毛琥珀中确实可能含有恐龙血液,但却与恐龙的遗传信息毫无关联。
当然了,虽说永远无法看到真正的恐龙令人失望,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中找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不能复原你,但我至少可以复原出你的容貌。DNA保存不了这么久,但是色素细胞可以。通过分析恐龙化石中不同类型黑色素的数量与排列方式,科学家正在不断揭示恐龙的肤色。来《环球科学》4月刊的《恐龙身上的一万种颜色》一文中寻找答案吧,你会发现,一些恐龙的色泽甚至比恐龙画册中的更加浮夸!
温度影响动物的性别比例?楔齿蜥的性别比例受温度影响,这是经过科学证实的。(毕竟原文提到,其出处是《环球科学》的文章呢)不仅是楔齿蜥,在很多爬行动物(如一些蜥蜴、鳄类)和硬骨鱼中,这种温度影响性别的机制(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广泛存在。我们知道,当人类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后代的性别就已经由性染色体决定了。
但当这些动物受精时,其后代的性别并没有确定,直到孵化过程中段的温度敏感期(thermosensitive period),性别才在周边温度的影响下,最终得到确定。
而中东国家的高男性比例是温度的锅?不存在的。虽然这些国家的性别比例惊人,但这只是因为众多各国的男性跑到这些富裕的国家去工作了而已。
4月1日的文章发出后,我们收到了大量热心观众的留言——一些读者给出了标准的答案,而另一些读者则在原文的基础上,挖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更深的坑……我们从中选出7位回复较为精彩的读者,请以下读者在评论中留下您的地址,我们将赠送《环球科学》5月新刊。(新到我们还没有做出来)
中奖读者ID:陈秋超、洋、lune、朱德如、谢文博、木勺子老兄、Hiccup
环球科学2017年招聘火热进行中,有才华的你快来投简历吧!转载请联系 newmedia@huanqiukexue.com,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环球科学》4月号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