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坛上无人能敌的阿里,败给了这种疾病
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穆罕默德·阿里,42岁他就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综合症。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描述一种浑身颤动的疾病,后来人们将此病命名为帕金森综合症。2017年,正好是发现帕金森综合症的200年。尽管这段历史并不短暂,但是我们对帕金森治疗手段仍乏善可陈。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为何震颤不已,导致这种疾病是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本文为大家一一梳理。
二十多年前,在第26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一个至今令人难忘的场景。曾在拳台所向披靡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用颤抖的双手点燃了奥运火炬。每次想到这个画面,我们可能都会有种莫名的感动:一个人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征途中是多么不容易。阿里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曾在拳坛上不可一世的他,一直炫耀自己“没人能打败我”,退出拳坛后,他的战斗仍在继续,只不过这次他的劲敌是帕金森综合症。
2016年,这位传奇的运动员终于在与疾病长时间的争斗中,败下阵来,病逝。
帕金森综合症的最早发现源于200年前。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首先描述这种浑身颤动的疾病。1997年,人们开始把他的生日4月11日定为帕金森病日。目前,全球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在北美超过100万的人受此病影响,而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中有1.7%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大于55岁的人口中有近170万人患病。
帕金森综合症的症状表现主要为运动迟缓(运动的幅度或速度下降)、静止性震颤(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身体出现4-6 Hz震颤,运动起始后则会被抑制)、肌强直(放松时,四肢和颈部主要关节被动运动缓慢)、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似乎都会影响我们的运动能力。那么,帕金森病是不是我们的肌肉或者关节出了问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我们是如何运动的。
大脑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大脑中运动相关的脑区大致可分成两类:皮层和皮层下脑区。前者是运动皮层,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域;后者主要是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信息在传递中环环相扣,就像古代通过驿站来传递信息,任何一个驿站出了问题,信息都没法正常传递。帕金森综合症到底是在哪个驿站出了问题?
通过对死去的帕金森病人的大脑做病理检查,人们发现患者大脑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下降了,实时影像学技术也可告诉我们,病人的多巴胺在纹状体的释放量的确有所下降,有的甚至在没有发病之前就出现了。如果多巴胺释放下降到原来水平的30%之下,患者就会发病。
目前,有关帕金森综合症的病因还在研究中,年龄是一个风险因素。大多数人的病因是不确定的,有一小部人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所以目前的看法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帕金森病的发病。在农村,接触环境有毒物质,比如杀虫剂,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提高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有趣的是,有一些因素,比如吸烟,可能会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不过吸烟本身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大家不要把它当成疾病防治的方法。
在我们了解帕金森综合症的一些可能致病的原因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帕金森综合症呢?
一种治疗方法是:缺什么补什么。1960年,维也纳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病人大脑的多巴胺含量下降。次年,这所大学的研究者给病人服用多巴胺前体L-Dopa,几小时内,之前不能自由行动的病人可以动了,效果最长可持续一天。除了多巴胺前体,还有很多针对多巴胺系统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干细胞、多巴胺细胞移植也是有潜力的方案,虽然目前效果不是很确定。还有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是深部脑刺激(DBS)。
1987年,有研究者发现电刺激病人的丘脑可有效缓解症状——有些病人服用多巴胺没有效果,但深部脑刺激却很有用——很多病人马上可以正常的运动。
近年来,如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病人延缓疾病的手段。有些病人的手会不停地抗抖,很难进行吃饭、写字等活动。科技公司就会发明抗抖勺子,抗抖笔,采用类似相机防抖的原理,可让病人正常地吃饭、写字,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除了运动障碍,还会有其它的并发症,甚至会伴有认知障碍,这些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目前还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