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是个水气丰沛的季节。连绵的梅雨虽然搞得天气阴沉沉的让人有点烦,却也给大地洗刷了尘埃,让空气变得清新湿润。
《阳关三叠》琴歌歌词描绘的是在柳色青青、芳草如茵的天气里,友人间离别感伤的情愫。农历四月,又叫做清和月,意思是指自四月开始,天气清新和暖,偶尔伴着蒙蒙细雨,让人觉得温润又恬淡。
古时候的江南,到了初夏的四月,已经是到处枝繁叶茂了,槐树开黄花,桑树结紫葚,所以人们又称四月为槐月、槐夏。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村头老槐树黄白色的小花缀满枝头,一眼望过去,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浅淡的槐花云中,中间间杂着翠绿的桑叶和绛紫的桑葚,闻一闻,空气里都是初夏清香的味道。
等到了四月末,梅雨就来了,之所以叫“梅雨”,是因为在古代,江南的梅子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变熟,杜甫在《梅雨诗》里就写过“四月熟黄梅”,伴着梅子成熟的,正是江南阴绵不断的阴雨,所以人们把这个季节的雨叫做“梅雨”,农历四月的别名“梅月”、“梅夏”也由此而来。
农历四月正处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所以就有了首夏、初夏、新夏、维夏、孟夏这些别称。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农历四月对应的是“孟夏”。
在古代,四月立夏,就到了新茶可以采摘的时候,新笋、樱桃、青梅什么的也慢慢熟了,加上荔枝、桂圆、红枣、核桃这些,人们把它们做成糕点,叫做“立夏茶”,在苏杭地区颇为流行。
等到过了立夏,人们就开始采摘桑葚,把它晒干储藏,或者用桑葚榨汁,和上蜂蜜、生姜汁,煮成膏状,放在瓷罐中。到四月十五这天打开,清香扑鼻,和酒一起兑成桑葚酒,不仅好喝爽口,还能治疗风热疾病。因为桑葚,四月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桑月”。
四月上旬,冬天的谷物都已经吃得剩不下很多了,然而麦子还没成熟,粮仓逐渐匮乏,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叫做“乏月”。到了中旬,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之“小满”,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麦子比较小,尚未饱满,只能算是“小满”。
随着夏天的到来,一些细软的草逐渐枯萎,而麦子在四月下旬开始逐渐成熟,然后就到了麦收的季节,所以四月又叫麦月、麦秋、麦序、麦候。四月里繁花落地,枝叶快速生长,所以称为余月(这里余是“舒展”的意思);天气暖和,莺莺燕燕倾巢出动,因此四月又叫鸟月。
农历四月还有些不太常见的小名:仲月、阴月、纯阳、正阳、朱明、仲吕、乾月、已月。农历四月,空气清新,槐花黄,桑葚紫,金色的麦子累累,万物都将各自甜美的果实大方地献给了这个季节。听着莺歌燕语,观赏娇艳的牡丹,吃着应季的果实,无论是对于古人,还是今天的我们,都是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