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科研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但中国的大多数研究机构都只专注于某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在很多人看来不足以应对中国复杂的发展需求。作为科研机构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计划设立多个综合性的国家实验室,希望以此来提升中国的科研能力,并为大规模项目提供支持。
为了增强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国邀请12名世界顶级国家实验室专家参加于2016年2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实验室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洞见。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主持,科学家们就多目标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性、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之道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讨论。
建设国家实验室是一项宏大的长期研究,这类研究是大学和企业做不了的。国家实验室应该着力于宏大的长期研究,这类研究是大学和企业做不了的。国家实验室是任务驱动型的,但它们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另外,和地方大学以及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在不同国家实验室之间构建协同关系以及根据国家需求确立区域中心,这几点也是很重要的。
在投入最初的资金后,修建大规模设施还需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而且预算有可能随着物价上涨而超标。所以,长期稳定的预算也要考虑在内。这是一项长期投入,而且大家会以首次的成功来衡量你。如果短期内没有成功,就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这一点也需要考虑清楚。
国家实验室集中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这一点很独特。在意大利,大学拿不到这个级别的资金,但大学可以随意使用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必须具有研究优先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国家实验室为科学界服务,同时也是很多研究生完成部分论文研究的地方。
而且国家实验室和国际组织之间也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弱化国家实验室的活动,并把一切重心放在国际组织上,比如像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这样是不好的,国家实验室和国际组织应该相辅相成。国家实验室在提供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利用好国际组织,把它们变成真正的优势。
国家实验室和大学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我们要确保国家实验室不去重复大学的研究,而是补充大学的研究。这一点很关键。我们应该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瑞士,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因为大学和国家实验室都从属于同一个机构。对中国科学院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把现有的研究所综合到即将设立的国家实验室中。
国家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如何达成良好的平衡?我认为,仅仅专注于基础研究的国家实验室在未来可能会遇到问题,因为科学研究总归来说有好日子,也有坏日子,特别是对粒子物理学而言。最好是既有长远的应用研究,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同步辐射光源研发,也有基础研究,如粒子物理。我认为把两者分开不是个好主意;把两者综合起来,位于同一个场址,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工作,是有益的。
管理国家实验室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把人才和资源聚集在了同一个地方。我认为地点比组织结构更重要。中国科学院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你们已经具备了实验室、研究所和设施,也就是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构架,但你们缺乏可以让研究人员密切合作的共同场所。你们可以远程合作,但这样难度更大。我们会尽可能把人员集中到同一个地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