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下的视觉焦虑:新娘和孩子怎么呼吸?

作者: 吴迪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7-04-04

艺术家吴迪通过摄影作品,将人们对灰霾天气下孩子和新娘呼吸问题的焦虑视觉化,展示了中国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初绽的花朵最为娇嫩,幼小的孩子最为可爱、也最脆弱。当厚得压着人无法呼吸、浓得遮着眼看不见前路的霾来临,对孩子们健康的担心也随之陡然上升。艺术家吴迪则将大人们的这份焦虑视觉化,以直观可见的形象冲击着人们的神经。在《霾之祸》中,焦虑具化为两只心形的气球:难道,这就是小朋友们仅剩的清洁空气了么?《445个口罩》则形象地展示了孩子们被绑架的呼吸。

按2012年北京通过的“2030年本市空气质量将达到中国国家标准”方案,未来18年、至少1500个PM2.5爆表的天气里,每一个孩子的小鼻子都要被“445个口罩”画地为牢。如果还没有孩子,也请想想自己人生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瞬间,比如结婚,你愿意那天,你,美丽的新娘,都将被冷峻的呼吸面具遮掩?荒野,也许还有荒野,也许还可以逃到荒野。但吴迪在旷野里的照片告诉我们,此处也并非迦南美地。

《尘浮于世》/ Floating in the dust系列拍摄了中国不同地域的生活场景,照片中的人们都戴着防毒面具,成为当下中国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反差。这个推倒一切重新建设的大时代下,美好环境往往是以健康为代价的,人们在意识形态里无奈地对自我进行着封闭与保护。

2014年,吴迪对中国空气污染前几位城市的发生地霾的成分、严重程度、形成原因、社会及生命健康等做了为期一年的大量调查分析,之后在最大污染源的发生地实地拍摄《风景》,展示了一幅如同恶梦般触目惊心的现实景象、只有经济利益推倒一切的大时代图景。吴迪生于七十年代的黑龙江。2011年他结束了十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开始投入艺术创作,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与影像艺术融合得淋漓尽致。

在吴迪看来,这些年艺术圈子里的影像作品,很少是能与当下社会发生关联、能够对社会、对政府和民生产生积极影响的,他的主要初衷是想让当代艺术跟社会热点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对话:“2011年我开始用艺术的形式把霾作为作品创作,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我的每一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事件和背景,虽然整个创作手法是艺术化的,但这些东西必须要经得起推敲。

深入的调查也好,专业团队数据的分析也好,我只是想对目前这个状况,人、社会和生命做一个扎实的描述。”吴迪回忆道:“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外国运动员过来戴着口罩,大家都在骂,当时我也觉得挺愤慨的,就像在侮辱我一样。而后我就在反思,我想这个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然后了解之后知道,空气污染是存在着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具体的数据。

”从无数据无关注,到PM2.5数据普及、空气质量时常成为热门话题,逐年增多的霾,让中国空气污染的严重状况暴露于有形,对污染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UUID: 544424d8-f80c-47cf-9ad3-584eab46dd4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4-04_灰霾下的视觉焦虑:新娘和孩子怎么呼吸?.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