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追求扁平的小腹,我只要扁平的臀部!看,地上掉了块金枪鱼寿司!超像金枪鱼寿司的倭犰狳。咦,这块寿司怎么会动?还在掘土?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日历主角——长得神似寿司的倭犰狳,白色的体毛配上浅粉色的鳞甲板,神似金枪鱼寿司呢。比寿司略大的倭犰狳,是哺乳纲带甲目犰狳科倭犰狳属倭犰狳种的生物。
它是有甲目中现存最小的成员,成体体长约10厘米,比寿司要略大一些;加上3厘米左右的尾长,比成人手掌还要小,体重也只有约100克。在已知的二十多种犰狳中,它是最小的,与犰狳科中现存体型最大的成员——体重约40千克的犰狳相比,仅是后者的数百分之一。犰狳类是美洲所特有的动物,其中倭犰狳仅分布于南美洲阿根廷的很小一块区域。
它们以松软的沙石为基地,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之内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卡塔马卡省等地,长着仙人掌和灌木丛的干燥草原以及半沙漠地区。倭犰狳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和其它的犰狳类动物有着很大区别。它那高过眼睛的背甲与身体并未完全结合在一起,而是连接在沿着脊椎生长的一层膜上。
这层背上的鳞甲板所呈现出的淡粉色其实是里头血管的颜色,也并非其它犰狳般坚硬,科学家判断鳞甲板的主要作用可能并不是防御,而是与它的白色体毛类似,共同调节了身体温度。倭犰狳是夜行性的生物,白天它们一般会呆在自己挖的同一个洞穴中休息,洞穴的深度在15厘米左右,比它的身体略长。在湿度较大、降水较多的雨季,倭犰狳会因为洞穴进水、皮毛浸湿而跑到地面上来透气,但能够亲眼目睹这一粉色萌物的机会相当少。
它的身体结构可以说是专门为了挖洞而设计——前爪大而发达,大约占了身体体长的三分之一,是挖土利器。巨大的前爪让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挖动砂子。前爪挖土、后爪移土,屁股压土,还有一个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铠装头部,使它在沙土下的活动灵活自如。倭犰狳平时行动迟缓,然而在受到威胁时,就会使用前爪灵敏又奋力地挖洞,只用几秒钟就能将自己整个埋入土中。
它的吻部凸出,吻部下方的开口是鼻孔,这样的构造就不会因为掘土时泥土侵入鼻孔而难受了。它的尾巴在挖掘洞穴时能起到支撑作用,整个身子钻入洞中后,用扁平臀部外覆着的鳞甲板当作洞穴的塞子,在一边挖掘一边前进的过程中,将身后的土壤压实。在它将自己身体完全藏匿于土中之前,看起来就像一个摇摆着屁股的寿司,姿态令人捧腹。
倭犰狳的食性偏肉食,以昆虫类、甲虫类的幼虫、蜗牛、蚯蚓以及一些植物球根为食,但最喜欢的是蚂蚁和蚂蚁的卵。它能够通过感知沙土的细微温度区别来寻找蚁穴,锁定目标后就用自己的大前爪挖洞刨开蚁穴、饱餐一顿。它的寿命是5~10年,一窝产仔数量一般是1个。在平日里它们都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但到了繁殖季,会出现短时期的一夫多妻共同生活。幼崽的鳞甲板在小时候是完全柔软的,慢慢长大后才会逐步变硬。
倭犰狳是阿根廷的特有物种,但是目前关于它们的种群数量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少之甚少,在野外也难得一见,其种群数量可能相当少。它们不适合被人类当作宠物来饲养,因为它生性胆小易受惊,很难适应人工喂养的环境,一般都会在几天内衰竭而亡。倭犰狳的栖息地正在发生变化,由于人类的耕种以及大规模放牧牛羊,导致土壤硬化,不再适合倭犰狳生存。而家养遗弃、甚至放养的当地猫狗也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并且,人类自私的需求催生了野生保护动物的交易市场,尽管为了保护它们,当地已出台相关法律,但倭犰狳依然持续地被非法捕捉,在黑市上抛头露面,几天后陆续地死在运输途中或买家的家中。2006年,IUCN曾一度将倭犰狳定为NT(近危),但2008起恢复了DD(数据缺乏)的等级,由于我们人类对于这种粉色小仙子的认知实在过于缺乏,对这一物种展开群体数量、统计学和生态学方面的调查研究是眼下急需完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