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公司 VS. 研究所:大科学项目该怎么做?

作者: 叶水送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7-03-27

本文探讨了20世纪的三大科学计划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情况,并讨论了公司和研究所在大科学项目中的角色和竞争。文章还介绍了艾伦脑研究所的运作模式和私人公司在科技领域的突破。

20世纪的三大科学计划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被两个研究团队同时完成:NIH和塞莱拉基因技术公司,成果分别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该计划既开启了一个时代,又是崛起的公司与研究所在科研实力上分庭抗礼的分水岭。

精准医疗计划、脑科学计划、太空探索技术等等大科学项目纷纷成为科学界“流行词”、科学前沿标杆的同时,人们也在关注,谁在主导这些大科学项目?是“财大气粗”、“根正苗红”的国立研究所?还是操作流程工业化、体制机制灵活的私立科技公司?或者二者同舟共济、取长补短?大科学项目到底该怎么做?

回首20世纪,三大科技计划: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仅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亦成为各国启动大科学项目标杆式的榜样。三大科技计划体现了人类集体攻关的智慧结晶,数十年来,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在美国,公司将研究所打败,最典型的案例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它也成为崛起的公司与国立研究所在科研角力方面的一个分水岭。1998年5月,人类基因组计划起草者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被一个“坏小子”搅得夜不成寐--曾在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8年之久的克雷格·文特尔宣布创立一个私人公司塞莱拉基因技术公司,将与人才济济的国立研究所的计划小组进行竞争,绘制人类全基因组图谱。

数年之后,NIH仍未从与塞莱拉一役中吸取教训,或者说,这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囿。NIH当时发布了一个项目指南:分子库的建立,其目的是要将数百个基因在小鼠大脑中的表达定位。建这个库的技术很成熟,利用基因的原位杂交,即可知道基因在脑中哪里进行表达。NIH把这个项目的经费给予了不同实验室。

2003年,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捐款1亿美元,用于建设非盈利性的艾伦脑研究所,该研究所开创了运用公司模式做基础研究的先河。在建立之初,艾伦脑研究所就着眼于新技术的研发,并将其研究成果对外开放,让所有的研究者免费使用。

在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下,私人公司的快速成长,诞生了一批富可敌国、专利无数的高科技公司,诸如谷歌、苹果、微软、SpaceX等。实践证明,私人公司以及由私人创立的科学研究所同样也能够带来技术上的突破,在操作流程和体制机制上,它们比普通研究机构更胜一筹。

UUID: 84f995e3-0d71-466c-be72-2a75a04faa0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3-27_进击的公司VS.研究所:大科学项目该怎么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