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两篇关于干细胞临床试验治疗黄斑变性的文章,结果却是一成一败,显然,这份国际著名的医学刊物希望借此强调干细胞治疗带来的希望和风险。干细胞治疗安全性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去年11月30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三位主要管理者(Peter Marks、Celia Witten和Robert Califf)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表明了这一态度,FDA作为美国最高医药、健康管理机构,强调当前干细胞疗法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我们体内,有一类未完全分化且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潜在功能的细胞,它们就是干细胞。
长久以来,科学家认为干细胞有望修复特定的组织或生长器官,可开发成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此次,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其中一篇文章是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科学家高桥雅代(Masayo Takahashi)等人的工作,早在2014年高桥雅代就凭借iPSc治疗一名黄斑变性患者的眼疾,被当年的《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年度科学突破之一”。
近日,他们将这一成果正式发表,并披露了详细的研究过程及两年多的随访结果。
2014年,高桥雅代带领研究团队,利用患者的皮肤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之后分化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并通过手术移植到患者的右侧眼睛,结合辅助性的药物治疗与悉心照料,患者的右眼中出现大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尽管在接下来的1年多时间里,患者未达到正常人的视力,也存在黄斑囊样水肿,但其老年性黄斑变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该研究首次表明iPSC的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iPS之父山中伸弥也在此文章作者之列。值得注意的是,高桥雅代称,“目前iPSC治疗只能控制疾病,但不能完全逆转”。
然而,另一篇文章提及的美国US Stem Cell公司开展的干细胞治疗并不理想,文章评估了3位美国女性不幸的干细胞治疗经历。这3名黄斑变性疾病患者,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自身脂肪组织衍生的干细胞后,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并丧失双目视力。
在注射前,3名患者的斯内伦测视力图(Snellen eye chart)记录的视力范围是20/30至20/200,注射后,患者视力逐渐丧失,1年之后,她们的视敏度范围从20/200变为毫无感光能力,这与注射后产生的高眼压,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与牵引、视网膜脱离或晶状体脱位有关。
“在干细胞疗法推向市场前,我们必须基于可靠的科学研究,明白这一疗法的风险和收益”,FDA三位管理者表示,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并没有可靠的研究结果证明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即使对一些长期系统地进行过研究的疾病,如心衰和排异反应”。学界评估一个新药或新的疗法,比较可靠的是做随机对照实验,可是干细胞疗法缺乏这样的研究。仅有的几项研究样本数有限,缺乏进一步的实验重复。
相反,近期有几篇论文报道了干细胞治疗后出现了肿瘤或致人失明的后果。
目前,各国对干细胞治疗的人体试验十分谨慎。由于胚胎干细胞的利用会触发伦理争议,成体干细胞成为当前干细胞治疗的主力军,但利用成体干细胞进行治疗仍存在诸多难点,如不是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能分离出干细胞,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会改变等。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曾就干细胞治疗发表建议:目前,只有少部分干细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提供的多种未经最终确立的干细胞治疗手段,只有很小的成功率,它们均存在很大的风险,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难以控制,且花费高昂;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干细胞具有更高的潜能,可用于多个组织的疾病治疗,然而需要仔细和精确的调控,不恰当的使用会导致肿瘤;使用来自自身的干细胞也不是绝对安全有效。体外操作可能造成细菌或病毒污染,可能会影响了它们的正常功能。医院或商家提供的治愈病人的证词可能带有误导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也指出,在未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安全性与有效性均不明朗的情况下,将该疗法贸然应用在患者身上,后果十分可怕。未来,干细胞治疗技术仍需继续发展完善。研究人员应本着造福人类、小心谨慎、科学负责的态度,在相关法律法规与严格监管的约束下,进一步试验和提升干细胞治疗技术,从而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