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续几天碧空如洗,使人们对蓝天重燃希望。然而3月16日开始,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再次出现中至重度污染,其中北京、河北等地重度污染。人们也不会忘记,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大气十条”提出的目标赫然眼前。
但是,时不时出现的重度霾污染不免使人担心,这个目标还能如期实现吗?
在前两期对谈中,《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已经系统梳理了冬季霾污染治理的焦点所在、以及霾污染治理的国家战略。然而,在决战之年,作为首都,北京的霾污染治理目标能否如期完成,《知识分子》欲对这个问题做比较深入的探究。
2017年1月初,环保部通报全国及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从2015、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PM2.5日均值浓度来看,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减少,优良天数比例明显上升。从区域分布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时间分布来看,3-10月份空气质量较好,重污染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
环保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2016年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已低于2017年目标。
3月5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称,过去一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4%, 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
鲁白问霾:冬季空气污染还有得治吗?
对话贺克斌院士(1)
直面治霾:三招可见分晓,根治需要长策|鲁白对话贺克斌(2)
空气质量真的在好转吗?
2017年北京的治霾达标须超常规努力
北京市2016年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9%,创下《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最大降幅。但要完成2017年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还需要下降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