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钟是古代城都的一大特色。在古城西安的中心地带,遥相呼应的钟楼和鼓楼成为西安的标志建筑。鼓楼与钟楼于明洪武年间先后建成,清代又经重修,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注重精美繁复雕饰。西安鼓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钟楼则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范钦一生喜好读书和藏书,所收集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故主持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成。他根据《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后来乾隆皇帝命人仿照天一阁的形制,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
城隍阁位于吴山之巅,是一座具有元、明殿宇建筑风格的七层仿古建筑,于2000年建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吴山天风”更添一道风情和风景。早在五代及宋时,吴山上就修有城隍庙。明永乐年间立周新祠,封其为浙江都城隍,为吴山第一大庙,后于20世纪50年代毁去。城隍阁就建于遗址之上。
历史上,古泰州濒临大海,故有海阳、海陵之称,唐代以后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出于对海的崇拜和感恩,当地人在南宋绍定二年(1229)建立起一座海阳楼,即望海楼的前身。此后屡毁屡建,现今望海楼为2006年重修。范仲淹在泰州做官时写下过“君子不独乐”的诗句,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与其一脉相承。
此望海楼位于温州市洞头本岛最高处,建成于2007年。早在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6年前后),永嘉(今温州)太守颜延之在岛上筑望海亭,以观赏海景。400年后,唐代诗人张又新到此地,但亭已寻不到,遂作《青岙山》:“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
太白楼在中国一共有四处,分别是济宁太白楼、马鞍山太白楼、歙县太白楼、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居太白楼。
其中,济宁是李白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达23年。李白经常饮酒赋诗的一处酒楼以“太白酒楼”传颂于后世,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迁址重建时更名“太白楼”。明代诗人王世贞作《登太白楼》缅怀李白:“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现今太白楼是1952年重建的。
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驻守东昌(今聊城)的指挥下令用筑城剩余的砖石木料在城中心修建一座楼阁,以瞭望观敌、击鼓报时。此楼先被称为东昌楼、余木楼、鼓楼,后得名“光岳”,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光岳楼由石砌墩台和四层木构楼阁组成,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
后虽几经重修,但其建筑构件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是元明木构建筑中硕果仅存的第一原貌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越王楼位于绵阳市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越王李贞所建,高耸入云,富丽堂皇。于遗址复建的越王楼,仍以99米的高度居全国仿古单体建筑之最。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被认为写的就是越王楼。杜甫《越王楼歌》写道:“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宋代陆游也有《登越王楼》:“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住,两足犹堪踏九州。”历代大诗人咏越王楼的诗篇有150多首,可谓“天下诗文第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