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死命的利刃:杀手与刺客

作者: 子凡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7-03-13

本文探讨了游戏《刺客信条》改编电影的失败,并深入分析了西方和中国的刺客文化,特别是阿萨辛组织和中国古代的刺客精神。文章强调了刺客与杀手之间的区别,刺客因信念而行动,而杀手则是职业化的杀人工具。

游戏改编电影,一向是“大力出杯具”的重灾区,近期国内上映的《刺客信条》也不幸掉坑。明明游戏版好评如潮,电影版却是口碑票房双扑街……于是这回咱们不说电影本身了,就说说刺客,这其中有西方的,还有咱中国的。在《刺客信条》以及其他一些欧美动作游戏中,刺客一词都被称为“Assassin”。这个称呼,来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刺客组织”——公元12~13世纪波斯的“阿萨辛”。

公元12世纪,统治波斯(今伊朗)百余年的突厥塞尔柱帝国陷入内乱,民不聊生。一位名叫哈桑·伊本·萨巴赫的波斯学者,在宫斗失利后跑到民间自立教派,很快聚集了一批信徒,他把手下一些少年信徒培养成狂热的敢死队员,派他们去刺杀帝国高官、贵族,让各方势力不敢跟自己作对。严格来说,哈桑的教派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尼扎里派。但由于这帮人行事恐怖,大家一般管他们叫“阿萨辛”,波斯语意为“被药麻醉的人”。

据说哈桑会给这些少年服用大麻,再把他们送进一座满是鲜花、美女和美食的花园,让他们以为来到“天堂”,并甘愿为再上天堂而冒死执行任务。阿萨辛刺客不畏死亡的狂热,在当时声名远扬,一直传到了欧洲。《刺客信条》中的刺客组织“兄弟会”,干脆被设定成了正义的小伙伴。

按游戏设定,他们的使命,是与专制势力反动派——圣殿骑士团(也不是历史上那个)争夺史前文明留下的宝具“伊甸苹果”,守护人类自由……只是因为敌人太强大,才不得不搞点暗杀。如果要说兄弟会刺客跟历史上的阿萨辛刺客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出于内心信念而行动,并没有把杀人当作一种收钱办事的职业。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刺客,不能不提《史记·刺客列传》。

这里共写了五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除了曹沫是个鲁国将军,在会场上劫持齐桓公以阻止祖国割地赔款,其余四位被后世称为“四大刺客”。他们都是受人之托而去刺杀特定对象,而且都是自杀式任务——不论是刺杀成功的专诸、聂政,还是失败的豫让、荆轲,结局全是当场身亡。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的宫廷斗争,都有雇佣杀手行刺政敌的记载。

今天全球各地的黑社会和间谍组织里,也有“职业杀手”这种隐藏在黑暗中的存在。这些杀手中不乏一击致命、深藏功与名的高人,行动手段和“职业素养”或许都比先秦刺客强之百倍。然而他们的成绩,却再也没能像当年的荆轲、豫让们那样赢得荣誉。

人们尊重并怀念的,反倒是不那么专业、甚至笨拙差劲的行刺者,比如徐锡麟、安重根、施陶芬贝格……同样是行刺杀人,“杀手之道”与“刺客之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行刺的是一件兵器,还是一个人吧。刺客有自己的信念,杀手却没有。成功属于杀手,而荣耀归于刺客。

UUID: 74b48d84-8924-44b9-8ddf-3c339701fed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3-13_致人死命的利刃杀手vs刺客.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