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对话中,《知识分子》主编鲁白对话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厘清了散煤燃烧是华北冬季霾污染尤其严重的主要原因。本期对话,则更进一步寻求在治理供暖引起的排放增量之外,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治理良策。贺克斌在这次访谈中透露,今年国家协调各部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联合行动,协同治霾,已经明确了三大战略举措。
霾污染形成有气象和排放两大因素。全球变暖气候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污染物排放量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寻求可持续的治理措施,是不是要涉及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贺克斌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存在着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和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才是治理霾污染的基本方向。
污染重的工业企业在冬季要合理调整生产节奏,为采暖排放增加的污染物腾出环境空间。
总出现“爆表”的那些城市,排放贡献大的工厂要在这个周期里错峰生产,如安排停产检修等;尤其是排放氮氧化物高、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铁、锰等加速气态污染物催化转化为PM2.5的关键元素成分的相关行业,比如钢铁工业等,限产幅度最高可达50%。
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积极采取上述措施,目前国家调度整个系统协同发力,不仅是环保部,还有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部委责任分工,以及京津冀等六个省市的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是,理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治霾战略举措。
交通运输排放将出重拳调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天津港将严格控制公路煤炭运输。2017年天津港将大幅提升区域内铁路货运比例,加快推进港铁联运煤炭。
充分利用张唐铁路运力,大幅降低煤炭运输使用柴油车辆的排气污染。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在污染物排放上有何优势?贺克斌解释,以货运吨公里排放、客运人公里排放的计算方式来比较的话,无论是和霾相关的污染物排放还是碳排放,铁路运输都是最低的。
调整我国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有哪些具体措施?贺克斌指出,大幅提升京津冀区域内铁路货运比例,加快推进港铁联运煤炭。充分利用张唐等铁路运力,大幅降低煤炭运输柴油车辆的排气污染。今年9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受公路运输煤炭,天津和河北所有集疏港煤炭改由铁路运输,禁止柴油货车运输集疏港煤炭,从而从源头上减少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
小工业排放方面,华北地区有为数不少的小作坊式的小陶瓷厂、小水泥厂,这些如何处置?贺克斌表示,这些小作坊被称为“小散乱污”,他们有的没有在工商注册,有的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达到环保标准,都是躲躲藏藏偷着干的那种。现在国家要求相关地方政府先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小散乱污”企业排放清单排查工作,再根据排查情况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小散乱污”违法企业关停淘汰工作。
通过清洁供暖方式,通过工业企业错峰生产,通过调整交通运输的组织方式,通过治理小散乱污这几个组合拳,我们可能控制冬季新增的那部分排放让它不增,剩下的就看天了。当然后面还可能有红色预警,但总体上应该会明显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不便影响,包括一会儿单双号、一会儿中小学停课等等。因为污染排放基数较大幅度减少了以后,可能红色预警就变成橙色预警了,甚至黄色预警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直在污染特征观测、排放源清单、治理方案决策技术平台和关键前体物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在推动污染源排放清单的研究与应用,也就是从排放角度找出谁是造成霾污染的主要来源。与霾污染治理相关的核心大数据包括三套:排放源数据、气象数据、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数据。
治理霾污染的技术预判平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基于排放清单研究开发了霾污染治理方案决策技术平台,也就是治理效果的沙盘推演预判技术平台,协助地方政府进行治理过程的科学分析与管理。目前我们在帮助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的省市建这个平台。
治霾没有一招致胜,没有绝招,必须是综合的措施,利用这个技术平台来预判——在这个地区、在不同的时间周期怎么样减排最有效——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
根治霾污染要从投资结构上动脑筋。贺克斌曾推荐了一本书——《为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他写道,“当基本上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在研究环境问题时,就将会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技术性治理的层面。如果像马骏博士这样的经济学家开始动脑筋时,我们的环境治理就有可能动到根子上了。”
以上都是从技术角度讲的。但是有时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企业为了赢利,都会有一些与霾污染治理相悖的行为。经济怎么配合环境治理?
贺克斌表示,我们学工科的讲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统称为绿色技术。经济学家从他们的角度提出,能源结构不合理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根源是投资结构不合理。所以如果搞金融的也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形成一个联合体,从投资结构那里建立一个新的理念和做法,就能从根子上让那些在环保标准或者是生态绿色环境标准上不够准入门槛的企业,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前面讲了很多政策,政府在环保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同时还关停了一些企业。那么,很多人就会认为环保是经济发展的负担。是不是治理PM2.5就一定会拉低GDP?贺克斌表示,环保是新经济产生的一个推动力。为了治理空气污染,要治理火电厂、VOC化工厂,还要改造汽车。这些一定会推动某些产业的发展,拉动GDP。
你们做技术和工程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在环境治理的分工上有何不同?贺克斌表示,从技术方面来看,像环境学院所做的,针对某种污染物设计一个技术把它们处理掉,叫末端处理。末端处理的效能是有限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调整,末端是守不住的。就像足球比赛,老在扑点球,早晚是要进球的,进一次球就好比一个重霾污染天。但是如果前面还有后卫、前锋协防,进球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