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静徽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工作者。她1900年7月1日生于江苏,父母早亡,在继母支持下,1920年进入上海大同大学,成为胡刚复的学生。1923年尚在大同念书的顾静徽考取留美公费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1926年获学士学位。
1928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师从理论物理学家丹尼森(D.M. Dennison,1900-1976)研究光谱学,1929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193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获此学位的女性工作者。
1931年顾静徽回国,任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物理系主任(1931-1933),成为继饶毓泰(1891-1968)之后第二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后任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33-1937)。从抗战时起,国内北方与东方各大专院校西迁,许多流离的名家教授云集西南,1939年,该校遂更改为国立大学,顾静徽被该校聘为教授(1941-1945)。
抗战胜利后,西南的各院校复迁原地。顾静徽于1946年回大同大学任教,此后,她一直任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物理教研室主任(1952-1983),并任中国物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她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筹办者之一。1940年8月,顾静徽与施汝为结婚,两人是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同事,在抗战艰难时刻,施与顾彼此关照,终成眷属。1983年初,施汝为病逝;数月后,顾静徽也驾鹤西去。
顾静徽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二氧化氯(ClO2)的吸收光谱和对称三原子分子带光谱系中的强度分布》该文分别以题为《二氧化氯的吸收光谱》(见图4)和《对称三原子分子带光谱系的强度分布》(见图5)刊载于1933年9月同一期的美国Phys.Rev.《物理评论》(第44卷,第376,383页)。
顾静徽从实验上测量了ClO2在不同散射下的可见光和紫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其中测定了179段带谱在真空中的波数(wave numbers),这些数据是她对ClO2光谱结构和分子常数进行计算分析的基本数据。
身为人师,顾静徽长期执教鞭于大学讲坛。讲课时,她总是柔情而又慢条斯理地讲解某一理论来龙去脉,强调其中关键,甚至一个因子的变化与影响,量纲的判断与失误也都一一道来。1949年之前,她以流利美式英语教课,选用教材也是欧美的。顾静徽对学生一视同仁,凡有问题与之探讨者,她会忘记一切而与之专注讨论。对那些贫困生,她还会从自己腰兜里掏出点钱为之接济。
在那个艰难的环境里,她的教学耐心与认真、待人之诚恳与善良,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对于像她这样早期南方出身的教员,普通话与其地方方言极难分辨。1952年当她来到北京钢铁学院、且要求用普通话讲课时,北方学生似乎很难听懂她的上海口音,即便如此,在她长期执教的讲坛或研究中,依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就是她的学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