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的十大真相

作者: ELENA MOTIVANS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发布日期: 2017-03-08

本文列举了动物世界的十大真相,包括无脊椎动物占绝大多数、动物体型差异巨大、孤雌生殖、多个心脏、生物发光、长生不老、新物种发现、妊娠期长短、陆生生物返回海洋、极端生存环境适应能力等内容,揭示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动物世界总是带给我们惊喜。它们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有的能遨游天际、有的能潜入水底、有的能疾驰四方,也有些种类只能通过爬行、蠕动或是附在其他动物身上来“周游世界”。它们中有些体型硕大魁梧,而有的则渺小到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对其看个究竟;有些和我们一样拥有骨骼和器官,有些则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形塑躯体。只要细心观察,每种动物均有其闪光之处,以下仅列举了十大的动物骇人真相。

真相一:95%以上的动物没有脊椎。这些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种类约120万种。和人类不同的是,114万种动物体内不含脊椎,占动物总物种数的95%以上。昆虫、蜘蛛、蠕虫、海星、软体动物、螃蟹均属此类。无脊椎动物形态多样且数量庞大。就连不起眼的螨虫家族,其物种数就已超过了脊椎动物种类的总和。只有少数的生物归属于我们熟知的大型脊椎动物,例如鸟、蛇、猫、鱼等。

真相二: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与最小的动物差别巨大。蓝鲸的大小。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则主要生活在微观世界中。蓝鲸作为世界最大动物桂冠的获得者拥有着30米长的身躯,比一个篮球场还要长。而世界最小动物——浮游生物轮虫却只有0.05毫米大,人类根本无法用肉眼找到它。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生活在热带地区,名叫阿马乌童蛙,个头与家蝇相差无几,如此大小却比轮虫要大154倍。

真相三:有些生物仅有雌性个体,秉承“孤雌生殖”延续后代。2只雌性鞭尾蜥。70多种脊椎动物延续后代并不需要通过两性结合,例如科莫多巨蜥、双髻鲨、蜥蜴、蛇类以及锯鳐,当然,此类生物中的大多数种类不仅可以进行孤雌生殖,雄性也可以帮忙使卵子受精。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动物雌性个体将产下仅含有自身遗传信息的未受精的卵。

当雌性个体很难在自然环境中找到雄性个体时,它们可以利用孤雌生殖繁衍后代,这种生殖方式将为该物种带来极大的益处。但同时,此种做法也存在巨大的缺陷,即后代的基因全承接于母体,物种为近亲繁殖,极易受到病害和基因突变的威胁。然而也有极少数的物种仅有稳定的雌性个体,只能进行单一的孤雌生殖方式。鞭尾蜥就是只拥有雌性个体的生物。

这种蜥蜴为避免近亲繁殖产生的不良后果,在减数分裂开始时,其染色体数量会变成两倍,且姐妹染色体之间会发生重组,用以维持遗传的多样性。而被细菌感染了的叶螨所产的后代均被转变成了雌性。这是因为细菌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后代,精子则不能传递这种细菌,因此只有保持孤雌生殖的行为才是对细菌最有力的生存策略。

真相四:章鱼和盲鳗拥有多个心脏。盲鳗受到攻击时能分泌出粘粘的体液,让附近的水流停止运动,使敌人窒息。动物的身体构成多种多样,心脏的多样化仅为其中一例。章鱼拥有一个主心脏和两个稍小的、负责给鳃供血的心脏。盲鳗则拥有一个三腔主心脏和三个输送血液的辅助泵。心脏设计佳奖则非蚯蚓莫属,它们的身体里有五条主动脉弓将血液送往身体的各个环节,这五条主动脉弓扮演着心脏的角色。

真相五:生物发光现象至少独立进化了50次。生物体产生光的能力叫做生物发光。由于生物发光的效果多种多样,不难想象其进化历程也是独立发生了几次,比如让生物发光的荧光素酶和内共生细菌就是分别进化出来的。发光动物包括萤火虫、荧光虫、蜈蚣、软体动物、深海鱼类以及磷虾。这些动物发光的目的可能是吸引异性、警告或迷惑天敌、吸引猎物、伪装,也可能只是为了显得更加魁梧。大多数发光个体生活在阳光照不到的深海。

生物发光进化了许多次,因为在那漆黑一片的世界里光线为生物提供了极大的益处。新西兰荧光虫是一种食肉昆虫。

真相六:某些动物可以长生不老。灯塔水母。某些动物细胞的衰老速率慢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理论上来看,这些生物可以长生不老。换言之,只要不是被天敌吃掉或是得了某种疾病,它们可以永远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它们仍会死亡。但即使它们已活了千年之久,其细胞看上去却无异于出生时的样子。

灯塔水母就是其中一例,它们可以一直在“孩童期”与“成年期”之间进行无限循环。它们体内拥有的FoxO基因为其永葆青春保驾护航。灯塔水母可以在几个形态间不断循环。美洲螯龙虾也是一种能“长生不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永远在成长中,即便是成熟个体也会断肢重生术。它们的染色体仿佛藏着某种秘诀来保护自身的DNA。美洲螯龙虾。有人发现了一种圆蛤已经507岁了。

这种动物的细胞膜能够防止细胞受害,所以它们似乎能够永葆青春。507岁的圆蛤,谁也不知道它能活多久,因为它的死因是被科学家强行掰开。

真相七:每年有1.5万~2万种新的动物种类被发现。在地球上,至少有80%的动物种类仍未被人类发现。按现在的研究速度来说,再过个480年,地球上已知物种数量可达870万种。诚然绝大多数陆地哺乳动物均已为人知晓,但仍有大量生活在广袤海洋和热带丛林中的种类有待我们的探索。热带雨林中仍有无数未知的昆虫种类。在陆地上,仍未被发现或分类的物种主要集中在昆虫纲和蛛形纲中。

真相八:非洲象妈妈的怀孕时间最长。

在母亲子宫中的小象。非洲象需要近两年的时间(22个月)才能诞下象宝宝。象宝宝从出生起就已发育得非常完全,它们看上去就是爸妈的迷你版,在出生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自行走动。妊娠期的另一个极端案例,就是负鼠了。它们12~13天便能产下幼崽的记录摘得了动物界的“最短孕期”桂冠。然而像负鼠一样的有袋类动物的初生幼崽发育并不完全,因此仍需在妈妈的育儿袋中度过一段时间,以进行后续的生长发育。负鼠妈妈和15个孩子。

真相九:海豚和鲸鱼曾是陆生生物,却在进化中又回到了海洋。巴基鲸,它生活在5千万年前的海洋附近,它是鲸的祖先。鲸鱼和海豚曾是陆地上的食肉动物,它们后来进化出了与鳄鱼相似的头骨和脚蹼,最后才重新回到海洋中。人们猜测,其陆地祖先巴基鲸很可能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或水源附近。这个转变发生在动物首次迁居陆地的2.5亿年后。它们并不那么适应移居的陆生生活,因此又返回到了海洋中。

事实上,其返回海洋生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里充满着食物和其他资源。在现今仍存活的动物中,鲸鱼和海豚与河马的亲缘关系最接近。由于骨骼构造的相似,羚羊、猪、鹿也与其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真相十:水熊虫可在外太空生存。水熊虫。由于类似熊的外表,水熊虫因此得名,这种缓步类动物还不到1毫米长。就是这样极为微小的物种,却能在任何环境下生存。低到零下272度,高达零上150度,在水熊虫的眼中根本不是事儿。

海底最深处的高水压和电离辐射也不能伤到它们分毫。即使是外太空,缓步类动物也可生存下来。它们需要水分来维系生命,没水的时候,它们可以通过脱水,使身体中仅保有3%的水分。在这种干干的状态下水熊虫可存活30年之久。当再次接触到水分时,它们又可吸水重生,找寻食物,重获新生,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UUID: d2a0881c-1aba-419f-97c0-a9e99193449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pdf2txt/2017-2018/2017-03-08_动物世界的十大真相.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