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经常在新闻媒体看到蹩脚的科学报道,那些新闻通常冠以一个“惊爆”的标题,内容却十分混乱,时常自相矛盾,搞得大家晕头转向。这对读者不好,对科学也毫无益处。所以,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整理了七个要点,帮助你分辨新闻报道中的“大突破”。
问题1:证据在哪里?
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大部分新闻读者都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个“发现”背后的证据在哪里?请记住,绝不可轻信报道者的一面之词,一定要寻找可靠的证据。如果一篇报道完全没有引用在正规实验室工作的真正科学家的言论,也没有援引任何严肃期刊上的正经论文,那么这样的文章完全不值得一读。撰写报道的人不过是在哗众取宠。
问题2:原始研究是谁完成的?
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报道中涉及的原始研究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完成的?如果主持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供职于营利性的公司或者有政治倾向的智库,请提高警惕。这些研究背后的投资者有自己的诉求,所以他们提供的“真相”很可能并不是事件的全貌,而是经过了精心编排,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营利导向或政治导向的科研工作一无是处——史上一些最伟大的进步就诞生在营利性商业实验室里,从贝尔到特斯拉(包括19世纪那位发明家和现在这家汽车公司)——但他们更侧重于做出有实用价值的新东西,而不是推动科学的进步。
问题3:资助者是谁?在寻找科学证据的时候,最好优先参考顶级大学或声誉卓著的公共资助科研机构(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旗下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他们受金钱的影响较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受影响),更可能披露完整的科研内容,而不是为了利益修饰真相。科研工作完成的时间也同样重要。前两周,我在两家著名的新闻网站上看到了两篇标题耸动的文章,但文中提及的研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了。这样的“新闻”一点也不新鲜。但是如果只看标题而不去深入挖掘报道背后的原始论文,你永远不会发现这一点。
问题4:谁会受益?
好吧,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愤世嫉俗,但我们得认清现实:许多科学新闻和健康新闻之所以会出现,并不是因为这项研究本身有多大的价值,而是因为有人会从中受益。这些利益有时候是金钱,有时候是政治力量,有时候是某个社会议题的未来走势。每天涌现的科研成果那么多,进入新闻视线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这背后的复杂运作往往更像是商业交易,而非单纯的传递新知。
新闻媒体希望吸引更多关注,拿到更多广告收入;公司期盼产品大卖,回报股东;非营利性组织想要宣扬成果,获取支持;科学家渴求获得认同,得到资助。并不是说这些领域里完全没有无私的好心人,但你必须注意,还有这么多强劲的势力在起作用。
问题5:研究论文发表在哪里?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无聊,但它确实很重要,而且很好回答。至少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成果才算是有价值的。标准流程大致如下。
一位研究者做了一些工作——做点实验,处理点数据,搞点观察,诸如此类——发现了一些看起来有价值的新东西。接下来,他不会在博客上发表成果,也不会去找本地的报纸。是的,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按格式撰写正规的科研论文,然后投给某家科学期刊。然后期刊编辑会审阅论文,并把它转发给本领域的其他几位研究者征求意见,这一步叫“同行评议”,它非常重要。
其他科学家提前私下审阅未发表的论文,寻找研究工作中的缺陷,审视研究方法,分析数据,摸清研究的来龙去脉,这是控制论文质量的重要步骤。论文必须经过这样的同行评议(通常需要进行几个回合的修订)才能发表。
问题6:研究是哪种类型?科研工作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
有时候研究者会采用观察法,静静地观察记录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是实验法,他们会在实验室或者医院里完成某些操作;还有统计法,研究者梳理他人搜集的数据,从中找到规律。这些方法又能综合运用,或者略加变化。认真解析起来,科研方法真是千变万化。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医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研究者的目标大体相同: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和宇宙。但要达成这个目标有很多途径。
评价某条科学新闻的价值之前,你得先弄清楚它使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
问题7:新闻报道的出处是哪里?今时今日,传播新闻的途径成千上万,从推特和脸书到美联社,再到你身边的理发师和发型师,谁都能说上几句。这些传播者的质量和可靠性参差不齐。如果某条新闻让你觉得有点兴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追溯它的来源。这有点像是考古,挖开层层石砾,寻找一切的源头。
一条推特的背后可能是一篇帖子,帖子又引用了另一个故事,如此种种。请找到这条新闻的起源,它通常会是一篇报道或博文。如果你无法找到故事的源头,那就忘了它吧——没有来源的东西都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