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污染已经是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俨然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迄今,我国科学界的相关研究专项层出,各路专家纷纷解读、献计;各级政府屡下治霾决心,放出很多狠话,也付出了诸多努力。但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污染天气,使很多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霾到底能不能治理?霾污染是如何产生的?造成大面积严重霾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治理霾污染有没有良策?效果究竟如何?我们的“阅兵蓝”、“APEC蓝”何时变为“常态蓝”?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道,过去一年,“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然而,2017年伊始,华北地区就遭遇了特大霾污染天气,人们在污染指数爆表中跨入了新年。
从《赛先生》到《知识分子》,作为主编的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持续关注霾污染问题,曾组织专题研讨,频频出现的霾污染天气让他下决心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探讨:治理霾污染背后的科学难题,国家有什么样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措施,以及社会大众可以有什么作为。“《知识分子》应该直面问题的根源,寻找中国治霾的答案”。为此,鲁白找到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1996年就在清华园里架起PM2.5监测仪器,不久前又受邀出席中央领导亲自主持的治霾会议的贺克斌,能否直面鲁白的追问?
冬季烧散煤是PM2.5的第一大来源。鲁白:人们普遍有一个印象,冬季霾污染尤其严重。新年伊始出现这一轮重污染天气,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贺克斌:霾污染的形成有两大主要因素:人为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和在大气中的传输和二次化学转化。
在气象方面,近50年来,在特殊地形特征和气候变暖双重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气象条件总体朝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地面平均风速减小、大风日数减少和静稳高湿天数增多,这些都有利于二次转化反应发生。2016年12月,是中国1951年以来最温暖的12月。另外,那段时间正好华北地区冬季风速也很小,扩散能力下降。那么为什么在华北地区冬季灰霾的情况比较严重呢?
概括两句话:1)一年四季中,冬季的气象条件使得自然消纳扩散污染物的能力比其他三个季节差。综合来看,华北地区消纳污染物的能力在逐年减弱,到了冬季就更弱。2)华北地区冬季会出现一个民生刚需:供暖。供暖会平均新增3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包括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大气中的40~50%的PM2.5和二氧化硫与燃煤相关。
总结起来,天上的消纳能力下降的同时新增30%的污染物,冬季变成了灰霾的重灾期,天气一暖,又不刮风,就很容易出现重污染天气。
解决冬季散煤取暖问题需智勇双全。鲁白:那看来缓解冬季严重灰霾的关键在于控制散煤。在2017年1月初,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在与新闻媒体的见面会上指出了其严重性——“中国每年要烧2亿吨散煤,烧一吨散煤是电厂排放的10倍以上。未来将加大集中供暖,减少小锅炉。
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要淘汰小锅炉。”——你是否同意治理散煤是抓住了冬季霾污染治理的方向?贺克斌:陈部长的这次新闻媒体见面会信息量很大,仔细体会,可以看作是近几年治霾思路的总结梳理,也透露了最新的治霾措施。比如针对散煤问题,今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地将建立禁烧散煤联合治理区域。
年前,环保部就向华北七省市发放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这些工作都是连续的、很有针对性的在推进。
怎样堵住污染漏洞?鲁白:除了供暖的民生需要之外,也有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仍然在燃烧散煤,这部分问题如何解决?贺克斌:的确。比如,农村还有很多种植或养殖用的塑料大棚,冬季会烧散煤维持一定的温度。不要小看这一部分的排放贡献,加起来不是小数字。
政府也要统计一下这些塑料大棚会使用多少散煤,但是,这一部分的需求就是商业行为了。所以在设计用电补贴的时候,也要注意区别于老百姓的生活用电的需求,从7毛多钱变成1毛多钱,背后有巨额的经济补贴。这就需要计算,供暖的合理用电量范围是多少?超过这个就不能再给优惠。
鲁白:京津冀地区还广泛分布小工业作坊、小型的燃煤锅炉,而且分布在城乡结合部,这部分污染排放怎么办?贺克斌:这是我们国情比较复杂的一面,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污染排放源很隐蔽,比如围在高墙里生产;有的连烟囱都没有,污染物分散性排放;有的污染物是没有颜色的;甚至还有采取夜间生产等游击策略躲避监管的。这些尤其考验政府的监管能力和综合治理措施。
鲁白:这些年,国家还是想了很多办法,出台法规、政策、措施,但是成效并不令老百姓满意,网上有很多人都说,政府不作为。如何堵住不法分子发挥“聪明才智”寻找到的制度漏洞?贺克斌:说政府不作为,可能还是很冤枉的。但是政府在监管方面,确实需要我们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不可能让执法人员天天到现场监管,要是没有好的技术措施,他们把这个现场走完,另外一个现场又开始排污了。此起彼伏的,哪里管得过来?
所以要把遥感技术、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用起来。比如说,这一片工业大院是停产的,怎么还会用那么多电呢?让你限产一半,怎么用电量还增加了,或者一点变化没有?对违法违规企业不用贴封条,直接从供电方面采取控制措施更有效。就是要想一些这样的办法来卡住污染源。
鲁白:我想可以请广大老百姓一起参与监管,譬如说,看到污染用手机拍下来,通过互联网举报。贺克斌:对,石家庄就有这类奖励措施。
你看到污染发过来手机拍的照片,一旦被核实,奖励200块钱。但是老百姓看不到污染的情况怎么办,遥感技术、无人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现在基本上是一靠电量,二靠热量,即通过卫星遥感。这个地方既然停产了,就不应该那么大的发热量。辅以无人机精准采集证据,加上其他很多线索,执法人员一进入现场就能抓个正着,然后重罚。这就是为什么监管方面必须要有技术手段跟上,国家应该花大力气、投巨资,来研发监管的方法。
如果监管方法不完善,无论你研发多少好的减排技术,排污者就是不用,就是跟你捉迷藏,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人们会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