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到,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周末大家是不是准备出游踏青呢?现代人的日常是端起相机拍拍拍,留下各种风景美照;咱们的老祖宗虽说没有相机,却另有办法记录花鸟鱼虫——画画!《博物》3月刊的主打策划是博物画,估计已经有用户已经看过了。封面上的博物君都在忙着帮助博物画家完成画作,还有一个博物君在尝试画“戴胜”。提起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博物画,总绕不过西方的经典博物画,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博物画呢?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博物画,但是和西方的博物画有些不一样。比如,中国的博物绘画更像是搞艺术创作,只是风格比较写实,不像西方博物画一板一眼要给动植物们画出一幅“标准照”。下面就来看看中西方的博物画,感受下不一样的“画风”:中国古代博物画紫水鸡图片来自:清代宫廷博物绘画《鸟谱》。西方博物画一种盖裂木图为英国博物画大师菲奇绘制,是比较标准的植物标本画。看完这两幅图,你觉得怎么样?
会不会觉得中国博物绘画一点科学价值都没有?我必须要坚决地否定这个想法。既然还带着“博物”二字,就是说这画非常写实,写实到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认识真的动植物。所以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博物绘画,与当时的西方博物画相比也是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之所以能画得那么写实,是和世世代代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分不开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热衷于博物绘画,这可一点儿不夸张。
因此还形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博物绘画:皇家style《写生珍禽图》五代时期黄筌所作皇帝在宫里养了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光看活物还不够,让画师们把动物花草给画下来,图个吉祥太平的兆头。历史上有几位皇帝对博物学尤其热衷,宫廷画师引领潮流,博物绘画流行全国,这背后还有不少的故事。
文人style《茉莉花图》南宋时期佚名画师作品古代文人逸士出了名地爱吟诗作画,虽然大多数都是一般人看不太懂的山水画,却也有些文人不走寻常路。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观察得细致入微,画得相当诚实,留下很多雅致又写实的博物绘画。平民style清代民间外销博物画相比较上面的两个人群,老百姓就单纯多了,博物画挂在家里做装饰,就图个好看、喜庆,没那么在意是不是科学。
民间画师也很给力,晚清时期中国博物绘画很受西方人好评,远销海外,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不过你看完后会不会有点纳闷:宫廷画师是怎么画“图鉴”的?古代文人是怎么画海鲜的?外销博物画里有哪些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周末听听《博物》3月刊特别策划作者王钊的博物讲座,一起揭开中国古代博物绘画的秘密。本期主讲人王钊,陕西泾阳人,80后的博物艺术爱好者。
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观赏园艺专业,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师从刘华杰教授,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8世纪清宫博物绘画。讲座标题:中国古代博物绘画漫谈,讲座时间:2017年3月5日19:30,讲座地点:博物课堂直播间,收听方式:识别二维码关注博物课堂公众号,发送“讲座”,系统自动回复直播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