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猫

作者: 隆·科林斯

来源: 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

发布日期: 2017-01-29

本文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探讨了立体派艺术家与量子理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毕加索的创作与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之间的相似性。文章通过一封虚构的信件,展示了作者对编辑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独特见解。

毕加索和他的猫。来源:Famosos ao Minuto撰文 | 隆·科林斯(Ron Collins),科幻小说家,已发表40多篇小说及数部原创个人选集。主编的波函数坍塌了。亲爱的吉先生:刚刚收到你对我很久以前一篇投稿的回复,感谢之至。你的评语让我很受启发,让我更明白了一些事。

在了解你对量子理论、艺术史,当然还有编辑事业的广泛兴趣之后,我立刻就想到,你应该想听听我最近的努力成果:我是怎么把这些显然不相关的东西合理地组合到一块的。我发现的事实确实令人困扰,不过结论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得到证实。换句话就是,我看透你了。我现在总算搞明白,所有一切都可追溯到立体派艺术家身上。

你知道,毕加索和其他几个家伙把人、母牛、狗还有所有我们知道的东西都分解扯碎,大腿放在这里,胳膊放在那里,再在一个35岁男人的视线高度上放一只乳房。经过几小时的研究,我确信——我相当确信——你也可以归入立体派艺术家之列,这些人对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等人花了差不多25年才搞明白的东西,早已了若指掌。毫无疑问,立体派艺术家对量子理论相当了解。我举一个薛定谔猫的例子。

在这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中,一只猫被关在一个盒子里,要预言它是活是死。量子理论所描述的猫的状态是,在盒子打开之前,猫处于令人惊讶的两种可能波动状态中——既死了又活着(这一定是猫很不乐意的状态)。我只是工程师,不是理论物理学家,而猫无论是死是活还是睡着了,充其量都只是哲学讨论。为了集中于不容怀疑的事实上,我们将把它留到下次讨论中再说。现在让我们回到艺术世界。

俗话说,结果一现,真章立见,只需看看立体派艺术家的作品,就可推论出是他们发现了量子理论,他们在薛定谔费尽心思之前就已经实验性地完满验证了他的把戏,并且还比薛定谔更进一步,把理论递归运用到解剖学实验对象的不同部位上。为了让我表达的意思形象化一点,想想薛定谔的猫,把猫的每一部分都分配到它们各自的量子盒子中——一只盒子里是右眼,一只盒子里是鼻子,一些盒子里是胡须,还有一只盒子里是尾巴。这样就抓住了要点。

一旦你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搞懂立体派艺术家是怎样呈现这样的视觉画面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为他们的现实世界只依赖于他们选择查找的无数盒子中的那一个,而每一个部位会处于什么状态还得取决于它什么时候被观测到。立体派运动仍然存在这个事实以很明显的方式证明了,不确定性原理在大尺度上和亚原子尺度一样发挥作用,并且事实上它还存在一个递归原则。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适度稳定的宇宙中,只有非常少的人知道怎样像立体艺术家一样操控量子通量。否则,我们都得像毕加索的猫一样了。我现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很高兴知道你是极少数能熟练运用这个原理的人之一。我说过,我看透了你。亨利,我知道你那点小把戏,这难不倒我:其他那么多的聪明人对此百思不解,而我,一个才智平庸的小工程师,是怎样识破这一点的呢?噢,事情是这样的。

前些天我在收电子邮件的时候,像往常一样我在想:“我的收信箱里有亨利的来信,还是没有亨利的来信?”好像它是薛定谔的邮箱一样。突然,我反应过来。我问错了问题。我应该采用递进式提问,问有关毕加索邮局的问题,比如“假使邮箱里有一封信,它是亨利发来的还是吉先生发来的”;“是打印的还是手写的”;“致意问候语会是‘亲爱的隆’还是‘亲爱的科林斯先生’”。

你知道——识别信息组成的来源,这才是立体派艺术家的做派,而不是像物理学家那样,把理论运用到整只猫身上。在整理思路的过程中,我突然就明白你的意思了。所有拒稿信不过是你试探那些鼓足勇气对你那套说辞照单全收的弱智作者和平庸捣乱者的一种方式。你一直寄给我的都是处于接收与拒绝不稳定状态中的毕加索邮件、量子回执和信函。

我仔细玩味这些评语,好不容易弄明白了你真实的意思——与其说它是让人恐惧的拒稿信,不如说它是让人吃不准的凭据更为合适。所以我想告诉你,我看透了你。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一旦拆开信封,拒绝就无法改变。所以我送给你的大多数故事现在一定是和别的什么劣等杂志一道正被束之高阁呢。不过,我想我还会带着更加热切的期望继续等候你的下一封来信。致以亲切的问候!

隆·科林斯附:我尝试提出这个理论是希望得到你的回应,我想我对它的理解是正确的。再附:我想你也应该看一下我的猫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本文摘自《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原文出处:Nature, 20061012,443:72254。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授权。

内容简介:本书系“ISIS文库·科幻研究系列”之一,选择收入了历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短篇科幻小说66篇,分为10个主题,依次为:未来世界·反乌托邦、机器人·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永生·吸血鬼、植物保护主义、环境·核电污染、地外文明、时空旅行·多重宇宙、未来世界·科技展望。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今西方科幻的主流观念——反思科学技术。

作者们想象了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应用之后的种种荒谬局面,表现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深刻忧虑。考虑到这些小说竞发表在久负盛名的Nature杂志上,则又展现了另一层深远的意义。编者简介亨利·吉(Henry Gee,1962~),获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以记者身份进入《自然》杂志,现为生物学方向高级编辑,科幻专栏“未来”主持人。

已出版多部生物学著作,包括《脊椎动物起源研究》(Views on the Origin of the Vertebrates,1996), 《探寻深时》(In Search of Deep Time,1999),《恐龙认知指南》(A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2003)及《雅各的天梯》(Jacob's Ladder,2004)等。

此外,他的科幻作品《魔符》(The Sigil)系列已于2012年出版。吉还是一位知名的“托尔金迷(Tolkienist,托尔金是《魔戒》三部曲的作者)”,曾担任托尔金学会(Tolkien Society)会刊《梅隆》(Mallorn,《魔戒》中的大树名)的编辑。译者简介穆蕴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文学学士,2010年科学史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讲师。

研究方向:天文学史、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专著《科学与幻想:地外文明探索研究》即将出版。江晓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中国第一个天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已出版著作数十种,科幻研究方面即将出版的新著有《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

制版编辑:姚兰婷 |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UUID: 3ac9791c-c10c-434e-8021-4003bb1ee27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1-29_毕加索的猫Nature杂志科幻小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