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鸟,很多人第一反应不会是鸡,虽然它们在全球的数量超过190亿,是数目最多的脊椎动物之一。大概是日常总被灌的鸡汤文,全世界遍布的快餐爷爷,困扰几千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深刻问题,有些人被啄的童年阴影,早起的闹钟,还是刚刚到来的鸡年,都太过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让我们忘记了它们。但鸡不只是笨笨的鸟,行走的肉工厂,更不是只会生好吃的蛋,它们其实很聪明。
科学家已经在黑猩猩、猕猴、宽吻海豚和亚洲象等动物上发现,他们在面对两类事物时,会倾向于选择数量多的那一方。而Rugani与Vallortigara先后于2008和2010年证明,刚刚孵出的小鸡也具有这种能力。
研究者将刚孵化的小鸡与5个具有标记的小球放在一起,3~4天后,研究者在小鸡面前将这5个球移动到两个完全一样且不透光的挡板后,一个挡板后面放3个,另一个挡板后面放两个,事实证明,不管是一起把球放到挡板后,还是一个一个移动过去,小鸡们都自发选择了后面藏着更多球的挡板。这些结果表明,小鸡不仅能够区分数量,还有把数字排列大小的能力。
推理和逻辑推理是人类体现智慧的特征之一,而类似人类三段论这样的传递性推理或许并不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或许也有。传递性推理是一种演绎推理,常见的形式是“如果B比C大,C比D大,那么B就比D大”。这种推理能力被认为是认知能力中里程碑式的发育结果,人类7岁的孩子才会拥有,但现在的研究表明,这种能力也广泛存在于黑猩猩、大鼠,以及某些种类的鸟中。这个“某些种类的鸟”中也包括鸡。
当母鸡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时,它们会建立统治阶层,同时建立一个社会阶级“啄序”。
同人一样,鸡也想控制其他鸡,让它们和自己有一样的观点。这也表明,鸡们拥有复杂的认知能力,目前鸡这种社会操纵的能力被称为“马基雅维利智能”,这种能力涉及欺骗和操纵他人心理。公鸡会在自己什么食物都没有的状况下,装作很富有的样子到处宣扬,这样会吸引母鸡的目光,这样就能让母鸡和它结成统一战线,一起对抗其他的公鸡。
我们人类有喜怒哀乐,也就是说我们拥有情绪。情绪是一种由行为、神经生理、认知和意识共同参与的主观过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界对动物情绪的研究都侧重于负面情绪,但最近科学家发现动物也有积极情绪。鸡能够感知害怕并有可以做出响应。例如,鸡在面对完全新的事物时会出现紧张性麻痹。同时这种情绪的响应表现为很多生理变化,比如心动过速和体温升高。
个性是一个个体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的认识,行为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不随着时间的变化,将自己区别于其他个体的一种特质。很多种类的鱼、鸟等都被发现具有这种特征,而在后院养过鸡的农场主也都会发现母鸡的个性会影响其幼崽的行为。此外,Favati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能否成为鸡群的领导者跟个性也有的关系,大胆、有开拓性、警觉性强的鸡更容易成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