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情感有多丰富?

作者: Gisela Kaplan

来源: 果壳网科学人

发布日期: 2017-01-09

本文探讨了鸟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包括它们的社交行为、情感表达、幽默感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通过观察和科学研究,作者展示了鸟类不仅具有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能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和社交技巧,甚至超越了人类对它们的传统认知。

七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靠近阿米德尔的北部高原如往常一样迎来了繁殖季节,这也是野外观察季的伊始。寒气凛冽,我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观鸟。在这片海拔1000米的高原上,朝阳刚跃出地平线。透过双筒望远镜,我看见一只孤独的小喜鹊,小心翼翼,几乎是踮着脚尖地走着路,间或一阵小跑,异乎寻常地直直朝着它的领土边界而去。

在离边界几步路的地方,小喜鹊慢慢绕过一排松树,它压低身体不断转头看身侧,尤其是跨过邻居边界的时候。片刻之后,一只雌鸟出现,与它同行。少顷,那只雄鸟开始后退,退到自己领地里足够远的距离,又恍若平常一般觅食,仿佛刚才什么也没发生。

我刚才看到了什么?这只年轻的雄性喜鹊知道自己坏了好几条重要的喜鹊社交规矩吗?而且它知道如果越界被抓住,自己会面临一些惩罚吗?这只喜鹊有道德感吗?科学家的传统观念中都尽量避免“动物有情感”这个观点,并非仅仅是出于惧怕拟人论或过度解读,其中还有一段很长的文化历史背景,让科学家们将身体与心灵、理性与情感分开看待。

人们曾经固执地认为动物不具备推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甚至觉得动物感受不到疼痛,更别提其他复杂的情感了。现在看来,这实在错得离谱。鸟也是有感情的。养宠物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宠物会欢喜、生气、吃醋、悲伤、兴奋和故意淘气,它们能表达的情绪同自己主人一样多。关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狗和猫。

19世纪中期,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是第一个提出动物有情感的人。

一个世纪后,诺奖得主尼古拉斯·廷伯根(Nikolaas "Niko" Tinbergen)又重提了动物有情感这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沿袭达尔文的观点,廷伯根提出了生存的四大“F”需求:战斗(fight)、逃跑(flee)、性交(fornicate)、吃饱(feed),即最基本的恐惧、饥饿和性需求——我们现在称之为动机的状态。

但鸟类还拥有多得多的情感。好记性能提高生存的几率,所以它们通常都会记住那些危险恐怖的经历。研究表明,现代都市中的鸟儿们能记住那些它们认为危险的,或是有威胁性的人的样子。现在我们知道,鸟的大脑有两个半球,而且是偏侧化的(每个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如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

其中右脑负责表达激烈的情感(例如恐惧和攻击),左脑则管理常规事物,思考如何应对外界环境,并可能抑制右脑对外界产生的强烈情绪。所以鸟类可能比我们之前所想的更像人类,不过有一个重大的差异:鸟类通常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攻击性。实际上,攻击性是一种功能异常的情绪,它漫无目的,甚至常常对表现出攻击性的个体本身有害。

鸟儿们当然也会生气愤怒——粉红凤头鹦鹉和白色凤头鹦鹉的主人们都听过这样的金玉良言,鸟首羽毛竖起来时最好离它们远一点。但鸟儿们也有愉悦、幽默或是抑郁的情绪,有研究显示,疏于照顾或者生活环境太过简陋都会让鸟产生悲观情绪。鸟儿也许能体会其他鸟的感受(共情),然后甚至会安慰它们。

鸟类也许有正义感,会因伴侣的离世而深受影响,并表达它们失去所爱的悲恸。我曾观察到一只受了致命伤的茶色蟆口鸱,它的伴侣一动不动地在它的遗体旁守了三天,直到第四天伴侣也随之去世。鸟类也是社交高手。澳大利亚本土鸟中一夫一妻制的比例高得惊人(大概超过90%),合作物种(巢中亲属、兄弟姊妹会互相帮助)的密度也是世界首屈一指。

一生一世一双鸟的凤头鹦鹉就有着非常亲密的伙伴关系,因此它们会不断互相理毛,并关注对方的需求。共栖时间如此之久的物种,待在一起许多年的话(比如葵花鹦鹉动辄一婚60年),也是会产生摩擦和不愉快的,但为了继续留在配偶身边或是群里,它们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比如白翅澳鸦的巢中倘若有个偷懒的帮手,在喂食时只是假装帮忙,那么长辈就会责骂它。而一群灰短嘴澳鸦一起用泥筑巢时要轮班朝鸟巢运泥巴,你就会看到有个别灰短嘴澳鸦站在边上旷工。在科普顿坝(新南威尔士州)附近我曾多次观察到灰短嘴澳鸦暴怒,它们围近偷懒的那一只,朝它尖叫甚至啄它,直到被责问的那只鸟重回队伍中拾起自己的差事。

科学家们已从鸟类身上观察到共情心、利他性、抚慰伤员或战败者,并认为鸟类是能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的。举个例子,有观测记录道西澳大利亚小麦带区的几只暗燕鵙(与伯劳鸟和喜鹊同科)曾一起调戏一只嘴里叼着虫子的嬉戏阔嘴鹟。一只燕鵙在阔嘴鹟头顶飞,趁着它被头顶盘旋的燕鵙分心时,另一只燕鵙直朝阔嘴鹟飞去抢走了它嘴里的虫子。那么,谁是最后的赢家?

如果动物所有的行为都是自私的话,那么谁得了虫子谁就会把它吃掉,但那只暗燕鵙并没有这么做。它将虫子给了分散阔嘴鹟注意力的那只暗燕鵙。或许两只燕鵙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形会轮换角色,但这仍意味着它们能够克服食物的诱惑。

我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靠海的自然保护区时,曾花了几周时间亲手喂养一只黑额矿吸蜜鸟,那是一种合作型的食蜜雀,陪伴我们的还有几只年幼的脊背犬。某天,一只小狗在走廊上晒着太阳睡觉,而我离的有一段距离。黑额矿吸蜜鸟发出预警般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赶过去时看到它猛扑向一只树巨蜥的头顶——并且反复这样做。

我竭尽全力跑向小狗,朝它大呼示意身边的危险。巨蜥看到我后转身就逃走了。这只黑额矿吸蜜鸟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小狗一命。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朝树巨蜥俯冲的,它这么做是为了救一只小狗。

鸟类有幽默感吗?也许有的。我们有一只粉红凤头鹦鹉叫菲利普,它充满感情(且满怀嫉妒)地学会了我们所有狗狗的名字,而且它非常擅长模仿我们的声音,所以它经常轻松地唤起狗狗们的注意。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只还没足球高的小鸟站在地上发出召唤,四只大型的罗得西亚脊背犬乖乖过来,小鸟让它们在自己面前站成一排,然后甩头径自走开,一路发出轻笑声。鸟类社会组织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情绪和对他人情感的复杂程度。比起那些只有短暂关系的鸟来说,有长期社会联系的鸟类表现出了更复杂的行为和大脑。

毫无疑问拥有复杂社会关系的鸟拥有更多——更多愉快,更多悲伤,但其安全度也相对较高,且通常寿命更长。在这片艰苦易变的大陆上,显然抱团结伴才是王道。

UUID: 6083894a-0144-45ec-b0b7-22298856229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1-09_会舍己救人,会安慰同伴,还会调戏狗!鸟的情感有多丰富?.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