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的祝福新鲜送达!新年寄语《科学通报》的成长和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始终紧密联系,在新中国科技事业艰难起步时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恢复和调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科技事业的加速前进逐步成长,在日益激烈的科技期刊国际化竞争中经受了磨砺。
曾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哥德巴赫猜想)、“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等一系列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经典文章。
作为《科学通报》主编,我们今天讲述的科学故事,又为这本承载着一代代科学家和办刊人厚望的科技期刊的明天书写了怎样的历史?在大量优秀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用英语发表在国际期刊的时代,我们中文科技期刊如何发展?
我们的文化自信又在哪里?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担任《科学通报》主编的第三年,我们踏实地走过了每一天。时刻铭记办刊宗旨,即成为科学家交流的平台,国际科学研究的展台,向世界展示的窗口,中文期刊的旗帜。
始终坚持期刊定位:大力报道原创论文,第一时间发表了“深圳口岸输入寨卡病毒的基因和生物学特性分析”等有影响力的论文;紧跟社会及大众关心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多个专题(辑),如解读《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引力波探测、绿色轮胎与先进材料等;为纪念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在《科学通报》发表50周年,我们特别组织了“杂交水稻的辉煌50年”专辑;丰富栏目,如精心组织策划了Science 125个科学前沿问题系列解读、香山科学会议专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专栏等;用平视的角度把社会上关注的热点、人物纳入到栏目当中,然后去还原他们背后的科学故事。
“观点”栏目针对科研创新、重大疫情、气候变化、基因编辑、新元素、新材料、两孩政策、科技论文评价体系、SCI论文的OA发表费用以及韩春雨事件等,组织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后引发热议。“科学访谈”栏目与相关专家对话,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南方雨灾、寨卡、肿瘤免疫治疗到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等,聆听科学家的声音。时代的节奏在加快,海量的资讯已容不得我们静心观阅,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016年初,《科学通报》借助自己的官方微信订阅号把报道的优秀内容通过改编,尽最大可能地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人阅读,扩大期刊的受众群体及立体交叉推介面。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并不多,相对于大量发表的科研论文,科普文章少之又少,我们有条件为此尽一份力量,积极挖掘作者资源并与之互动,有选择性地请他们将在《科学通报》发表的文章改写为科普短文,通过我们的官方微信订阅号发布,不少文章很受欢迎。纵观国际一流综合性的科技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在发表影响世界的重要原创科技论文的同时、报道一些科技热点问题、解读高深的最新科技前沿发现,此为科普也!
这也应该是《科学通报》的办刊方向。
展望2017年,一定会有很多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报道。为了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任重而道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不变的东西,发表高质量原创内容。《科学通报》依然是一个品牌、是一面旗帜,我们将始终追求着“传播科学,创造未来”的梦想,讲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