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请直说,别问“在吗?”

来源: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发布日期: 2016-12-27

本文探讨了微信上常见的两种不良沟通习惯:问“在吗”和加好友不注明身份,分析了这些行为如何违反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面子理论,导致沟通不畅和负面情绪。文章提倡直接、明确的沟通方式,以提高沟通效率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微信上,我们时常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找人帮忙之前特别喜欢问——“在吗”、“你后天有空吗”;还有一种人,加好友的时候从来不注明身份,也不说明来意。这种行为导致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一些让人心塞塞的对话。

如今的网络互动,其实本质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对话行为,所以,它们也都属于语用学的研究和解释范围之内。小编今天就用语用学的理论聊聊,为什么这些微信恶习那么让人反感。

毫无信息量的“在吗”——合作原则。且不说“在吗”背后的含义,但就最基本的交际原则而言,“在吗”是一个对提供信息量毫无帮助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语用学最著名的理论,就是格莱斯在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合作原则 (Principles of Coorperation):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会遵循一些原则,以配合完成交际任务。

合作原则中,有一条“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其中规定,对话双方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即不多给信息,也不少给信息。然而,“在吗”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并没有给回答方任何有用的信息,即为什么需要知道对方在不在。

谈话双方需要认识平衡——预设的共知性。上一段里我们知道,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否定了“在吗”的交际作用。而语用预设告诉我们,“在吗”把对话双方放在了一个不平等的位置。处于劣势的一方,自然就会感觉到反感。

除了预设的共知性之外,面子理论也能进一步解释“在吗”带来的负面情绪。“面子”这个概念,对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其实,世界学术界对语用与面子的关系也一直有所研究。面子的学术定义,是“社会交往中人们...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个人形象” (Goffman, 1967: 5; Brown & Levinson, 1987: 61)。

Brown & Levinson (1987) 将面子区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的是希望被他人接纳、认可的愿望;消极面子,指的是希望免受他人负面干扰的愿望。在对话中,说话人应采取相关的礼貌策略,以减少对他人积极或消极面子的威胁。然而,人们总是注意到他人对积极面子的需求,但是似乎对消极面子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

很多人会忽视,“在吗”这个许多人常用的开场白,其实侵犯了许多人的消极面子需求。这个问题,会让人觉得即将受到某种干扰。根据经验,“在吗”往往跟随着会让人受到打扰的事情。如果不提前说清楚,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就会被严重冒犯。

让对方确定交流策略——亮明身份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为什么加好友也应该注明身份和来意呢?这就涉及到社会语言学里“身份” (Identity) 的概念。在社会语言学中,身份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身份所涉及的性别、年龄、种族、社会阶层等等,都会带来交流时语境的改变。

而在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观念中,语言和身份是相互影响的。不仅仅身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语言也会影响一个人身份的构建。对话的时候,如果没有任何语言传达身份信息,交流语境就会变得模糊。

这篇文章所探讨的:1) 有事先问“在不在”;2) 加好友不亮明身份来意的微信两大恶习,其实都属于语用失误的范畴。语用失误,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而导致交际受到负面影响的失误。也就是不会说话,冒犯了别人。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语言学家 Jef Verschueren 引用生物学里“适应”(Adaption)的概念,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他认为,语言使用者应该根据对话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

小编刚才说过,对身份的把握、对预设的分享,都是对话双方基本的心理需求。此时,如果为了一些自私的原因,比如怕对方拒绝提供帮助、怕对方拒绝好友申请、想要保持神秘感等等,不顺应对方的心理需求,就没有做到动态调整语言,也就不能适应对话。

简单来说,你不好好说话,人家就会懒得理你,或者不情不愿地敷衍你...生物需要适应环境,语言也需要适应语境。除此之外,和生物适应自然界一样,语言顺应也要越快越好。因为信息的补充需要及时性。在网络对话的时代,这一点也尤为重要。

这也就是说,加好友的时候就进行第一次自我介绍,绝对比加好友之后再进行第一次自我介绍好得多。小编提倡:对话请合理遵循各种语用原则。英国语言哲学家Austin (1962)曽说过,语言不仅可以用来说事情,还可以用来做事情。

因为一时便利或者一时只考虑了自己,而发出失误的语言信号,最终还是不利于自己的印象管理和关系管理。我们都应该学会,利用合理的语言行为,在印象和关系管理中占据主动权。

UUID: cb6168f5-cf5a-4b25-9e1d-bcf28b39e84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6/2016-12-27_有事请直说,别问“在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