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日的雾霾让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严重影响。今晨,已持续5天的今年京津冀地区的首个雾霾红色预警解除。此次雾霾影响范围大,污染程度严重,不仅对多个省市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使人们对政府的治理措施提出了质疑。
今年是“大气十条”实施的第三个年头。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等系列措施一并出台,表明了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然而,一方面政府每年发布的空气报告显示了近年来空气污染治理的卓有成效;另一方面,北京不时而至的四面“霾”伏在感官上却与政府的结论有些“背道而驰”,民众时不时就拿“2017年不能实现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的旧闻提点着官员们,或有讽刺。
究竟我国的雾霾状况是否有所好转?究竟该如何治理?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跃思在第23期理解未来讲座上,以《我国(北京)大气霾污染现状、防控办法和面临的挑战》为题,对围绕雾霾的诸多相关议题和迷思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如今,霾污染一词对公众来说已不是一个生疏的词汇。公众从什么时候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呢?应该是在2010年以后。
北京市在早前是没有霾的,仅有雾。11月份的北京就会下很大的雾:晨时雾气很大,中午放晴,到晚上可能又会起一些雾,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家冒炊烟,伴着一些小的雾,也可以称为霾,但却很轻。但从2000年以后,我们这些学者感觉到北京已经不仅是雾的问题了,肯定有霾,而公众可能从2010年左右才注意到霾的问题。我们(学者)注意到(北京雾霾问题)是从2001年,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举办权以后。
当时,8月份要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北京市政府拟对环境空气进行治理,最主要的担心是大气中的臭氧会影响运动员的呼吸,进而影响运动水平。
针对大气臭氧,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但是2008年以后我们意识到这个颗粒物(PM2.5)必须得研究、治理。从2009年到2011年,我们开始对大气中的PM2.5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研究,到了2011年,美国大使馆把PM2.5报出来以后,2012年我们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到现在也不过是三四年的历程。包括中国“大气十条”的推出,和目前中国大气专项研究的推出,都与我们的这些研究是分不开的。
北京的污染为什么降不下去?通过分析和对比我们的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北京秋季重霾污染天数非常多,打赢雾霾战首先要将严重污染天数减少,但现在却减不下来。如果把重雾霾污染天数去掉会怎样?北京如果把40多天重雾霾天数去掉,PM2.5年均值就会降到60微克每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努力将重污染天数下降下来,平均值就能下降,达到治理目标要求,目前这是一个达标途径。
怎么减?我们建议提前发布雾霾预警,提前采取措施,提前将污染源控制住。这是一个尝试,未来雾霾黄色预警、红色预警都应提前发布,目的就是将污染源排放提前降下来。不仅如此,雾霾预警的提前发布还对公众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公众规避一些诸如开车出行等产生雾霾的举动,这点在英国、日本等国都发挥过作用。
除去秋季,重雾霾污染也相对集中在冬季,如果按四季PM2.5对年均值贡献皆为25%计算,我国冬季PM2.5占比都要高出这个比例,达到33%,部分地区甚至达到40%。北方城市冬季需要供暖,因此污染程度高,而南方城市虽然没有供暖,但冬季污染物却扩散迟缓。所以造成我国冬季污染严重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冬季自然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第二个是排放的污染物较其他季节更多。
综上所述,北京的雾霾实际上就是污染物排放过大,而自然过程又使我们水平风跟自然风都减少造成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源头减排、源头治理”这八个字,大气是开放的超级流体,其他的所有末端治理大气的方法都于事无补,唯有掐掉源头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