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鼓舞科研人员设计兴趣,促进图像制作技术交流,由国际科学可视化协会主办,松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科学可视化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大赛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并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众多参赛作品。参赛者专业从事科研工作,曾参加过松迪的科研绘图专题培训,将培训讲授的绘图方法和技巧应用到科学研究的工作实践中。作品多数用于论文配图,也有些作品用于申请课题或科研成果展示汇报。
部分参赛作品展示: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对一种新型的纳米晶纯钛材料进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评价。以人成骨细胞为模型,比较纳米晶纯钛与市售普通粗晶纯钛引起成骨细胞蛋白质层面的响应差异。
新材料与旧材料相比仅晶粒尺寸有区别(图中彩色色块的大小),化学组成完全一致,宏观水平研究方法无法反应其差异,而本研究获得了分子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蛋白酶体和泛素化的影响,纳米晶材料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线粒体SOD2表达差异,引起氧化应激;血小板相关功能差异,纳米晶材料能够促进血小板粘附。
该图的设计布局以两种材料及细胞模型为中心,将获得的细胞响应两种材料差异蛋白聚类获得的功能中归纳出最主要的三类,并分别以图形展示。以诸多小元件(如块状纳米材料、蛋白酶体及血小板单元等)不断拼大,最终获得感觉较为精致的图形,是个人对该图最喜爱之处。
本图要表现钛基表面载Ag纳米颗粒对成骨细胞和细菌的双重影响。
经过表面改性后,材料表面会生成柱状晶体,Ag纳米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柱状晶当中,且随Ag含量的增多,柱状晶会逐渐稀疏,以致消失。白色箭头代表电子的自旋方向。初始状态下,自旋方向是杂乱无序的,经过光照,自旋方向被调控到同一方向上。用Maya绘制模型,设定电子移动和转动的轨迹,设计一黄色矩形逐渐贯穿屏幕,代表光照,批量渲染出每一帧图像,用Photoshop处理成Gif动画,最终用于幻灯片展示。
本工作是不同结构的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的研究,新发现交叉柱状结构。以透明的试管作为化学学科的抽象代表,上下各三层的排列可以体现六方堆积形态。半圆形的深色背景提取自右上角期刊图例的颜色,从配色显得不突兀,并代表已经探知的结构和结果;剩余的白色背景代表浩瀚的未知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并于期刊图例作为区隔。图像已作为Soft Matter封面文章发表。
大多数现行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用管道在高压下注入地下封存,在管道内部,由于管壁的吸引力,一些强极性的杂质如水会被吸附到管壁附近形成液膜造成管壁近壁面流体的酸性从而腐蚀管道,一旦致密的二氧化碳流体泄露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将杂质的量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安全以及什么样的杂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超小尺寸的纳米颗粒NaGdF4,通过层层自组装方式,表面被一层聚赖氨酸PLL分子包覆。这种双模态造影剂可以实现脑肿瘤的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统一:内核NaGdF4可用于MRI的T1成像,实现脑肿瘤的高效诊断;外层PLL可用于MRI的CEST成像(PLL中的氨基),实现脑肿瘤的pH监控,进而为判断其恶性程度提供参考。
这篇综述介绍了三维纳米结构电极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图片设计思路是从三维纳米结构基本单元来构造一级组装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而延伸到多级组装结构。同时强调了三维纳米结构电极用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四个优势,包括(1)更高的量子点/催化剂负载量;(2)更大的固液界面;(3)更便利的电荷/质量传递途径;(4)更好的限光效应。
这幅配图主要用于表现不同颗粒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结合效果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要同时表现出颗粒在竖向的取向排布结构,以及复合材料在承受剪切作用时颗粒对橡胶分子链段运动的阻碍作用。起初我想采用三维图表现该机制,但考虑到在三维图中同时呈现上述两种主要的现象可能会有干扰,所以最终还是选取二维图模式对机理进行表现。
这是一副实验模式图,图像阐明测温传感器校准过程。图像已作为论文配图发表。
在多孔的二维平面碳材料石墨炔中掺杂入B,F,S等元素,并作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氧还原。在氧还原过程中,掺杂了B,F,S等元素的石墨炔可以加速电子迁移,提高O2向水的转化效率。图像已作为JMCA正封发表。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作品甚至已经被选为SCI期刊封面文章。目前,比赛已进入小组投票阶段,欢迎您投出宝贵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