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应该做网红吗?

作者: Bhismadev Chakrabarti

来源: 科研圈

发布日期: 2016-12-21

在反智主义盛行的时代,科学家需要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传播科学知识,避免媒体对科学成果的错误解读。同时,科学家也面临着时间、金钱等实际挑战,需要相应的激励和支持。

在如今这样一个反智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必须接受挑战,站出来经常并有效地与公众进行沟通。科学家可以在推特、博客或是脸书上发帖,向公众讲述实验背后的故事。这些平台为科学发现的传奇故事提供了传播的渠道:一个很酷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一个心爱的假设是如何夭折的。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科学成果的传播,还涉及到在成果受到攻击时的自我辩护。

对于与公众互动这项工作,许多科学家都敷衍了事,好一些的把它当成一件琐事处理,而最糟的情况下,有些学者会认为它是“其他科学家获取知名度的捷径”。这样的态度部分来源于一种假设,即认为与公众交流会模糊掉真假科学之间的界限。讽刺的是,正因为这个原因,科学家才必须参与公众讨论。对科学成果的过分简化和错误解读在大众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而研究者通过直接向公众讲述他们的工作,能够尽可能多地避免这些问题。

作为从事健康相关研究的学者,我们有义务与公众交流我们的工作。原因有二:其一,我们的很大一部分研究资金来源于纳税者,定期与公众互动至少是一个有礼貌的举动。人们想要了解实验室里真实的工作状况以及研究者的观点,以此来平衡第三方夸大的描述。其二,定期与公众和临床医生近距离互动有可能可以加快新研究的临床转化进程。

然而,在与公众分享自身工作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面临着真实的阻碍,其中包括时间和金钱。学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多,回报少。他们义务地审核资金报表和论文,还承担着大量无偿的杂志编辑任务。如果还要把与公众互动添加到他们日渐增长的无薪日常活动列表中,未免有些过分。为了鼓励学者参与科学传播,必须要有相应激励和支持。

与公众的互动不仅是一种针对科学家的评价标准,还代表着一种需求。在如今这样一个反智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必须接受挑战,站出来经常并有效地与公众进行沟通。

UUID: b4c56ff3-ba18-419f-b296-504f8b6b309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赛先生公众号-pdf2txt/2016/赛先生_2016-12-21_科学家应该做网红吗?——论科学家做科普的责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