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刚发科学大奖,即遭海内外科学家质疑

作者: 叶水送、陈晓雪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6-12-21

复旦大学与中植集团设立的“复旦—中植科学奖”于12月17日首次颁发,获奖人是艾利森和本庶佑,华人科学家陈列平未获奖,引发广泛质疑。许多科学家认为陈列平的贡献同样重要,评审过程缺乏公正性,反映出华人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的隐性不公。

复旦大学与中植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的“复旦—中植科学奖”于12月17日首次颁发,获奖人是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此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在生物医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然而,华人免疫学家陈列平未能获奖,引发了海内外科学界的质疑。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傅新元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声,认为未包括陈列平是极为不专业和不公平的。此消息引发华人科学界热议,许多学者对此表示遗憾,认为陈列平的贡献同样杰出,理应与艾利森和本庶佑一同获奖。

牛津大学临床医学系教授卢欣表示,陈列平的贡献在于他将PD-L1与PD-1的结合机制与肿瘤免疫治疗联系起来,做出了重要发现。她指出,虽然艾利森和本庶佑的研究也很重要,但陈列平的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价值。

复旦大学的评审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评选过程遵循“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尽管如此,评审委员会主席Roger Kornberg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复旦—中植科学奖将成为国际重要奖项。

然而,许多华人科学家对评审过程表示担忧,认为评审委员会在评选时未能充分考虑陈列平的贡献。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的陈育庆教授指出,任何奖项的设立都应认真调查真正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此次颁奖引发的争议不仅关乎一个科学奖项的评审公正性,更反映出在科学界中杰出华人科学家可能遭遇的隐性不公。许多学者认为,复旦大学设立的奖项应更加关注华人科学家的成就,而不是成为外国奖项的附庸。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对科学评奖标准和过程的反思。

UUID: c8d68379-7ea9-439e-9d75-6e97603ba86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5-2016年/2016-12-21_复旦刚发科学大奖,即遭海内外科学家质疑.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1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