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能感受时间的流逝。但同样是一分钟时间,你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与自己爱慕的人相谈甚欢时它可能短得像只有几秒,但在听一堂枯燥乏味的课时它却可能长得像一个小时。从“春宵苦短”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下,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不尽相同。
是什么左右着我们对时间间隔的判断?近日,葡萄牙的尚帕利默未知科学研究中心的神经生物学家约瑟夫·帕顿课题组在小鼠的脑部发现了一组和时间判断有关的神经元。他们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结果也许能为“快乐不知时日过”这样的现象提供解释。
小鼠就是掌握这种“计时”能力的生物之一。以水作为奖励,帕顿和同事训练小鼠用鼻子指示自己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参与实验的小鼠将会听到两个提示音,这两个信号的间隔有长有短,而它们需要判断这间隔是长于还是短于1.5秒。只有正确的判断会使得它们获得奖励。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鼠们就已经精于此道。
此前的一些研究提示,位于中脑的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可能直接影响动物对时间的估计能力。帕顿和同事也将关注点放在这些神经元所在的位置。通过让小鼠中脑出的神经元在活跃时发出荧光,帕顿和同事靠测定光度来检测这些神经元在小鼠进行实验时的活跃状况。
他们发现,这些神经元会在三个时刻特别兴奋:听到第一个提示音、听到第二个提示音以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得到奖励时。不过,小鼠们也并不是总能选对答案。研究者发现,如果小鼠没选对而没捞到奖励,它们中脑处的多巴胺神经元就不会在做出选择之后再次兴奋。看起来,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与小鼠所参与的时间判断实验是有关的。
但实验只做到这里,还不足以在多巴胺神经元与计时功能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为此,帕顿和同事对这些神经元的活动模式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由于第二个提示音的响起对小鼠来说意味着“奖励马上就要来啦!”,它们中脑处的多巴胺神经元在此时反应会比第一个提示音响起时更加强烈。
显然,当两个声调的间隔越接近1.5s,小鼠们就越难准确判断自己听到的是“长间隔”还是“短间隔”。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发现中脑的多巴胺神经元对第二个提示音的反应越剧烈,小鼠就越倾向于认为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短于1.5秒——不管实际情况是长于还是短于。反之,如果这些神经元对第二个声音的活跃程度越低,小鼠们在实验中就越可能将鼻子伸向指示“长”的位置。
但研究者仍然还不能确定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变化能否导致小鼠的选择变化。为了找出答案,他们利用了光遗传学方法,人为改变小鼠中脑处这些多巴胺神经元的活跃情况,观察小鼠对提示音间隔的判断会不会受影响。结果符合他们的预期——当抑制多巴胺神经元活性时,小鼠更倾向于做出“长间隔”的判断,而在激活多巴胺神经元活性时,小鼠更倾向于做出“短间隔”的判断。
帕顿的研究证实了中脑里的多巴胺神经元在判断时间间隔中发挥的作用。在我们人类身上,或许也是它们在掌管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快乐能够自然地让我们的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变得活跃,而恐惧则会抑制这一系统的活动,我们眼中的时间也相应流动得更快或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