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巴金先生爱书,总会提及这么段故事:上海解放前夕,巴金省吃俭用还是要买书,其妻萧珊只能买价格低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制、晾干制成小黄鱼鲞,支撑了巴金全家半年的伙食。巴金一家过得拮据不假,但你要觉得凄苦,就太小瞧小黄鱼的美味了。小黄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身体侧扁延长,口裂大,身体背部黄褐色,腹部呈现金黄色,在夜间或者在海水浑浊的河口区,金黄色会异常明显。
在大黄鱼一文中我们已经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区分大小黄鱼、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复习请戳。为了给大家解锁更多渔市买鱼的小技巧,今天再来给大家介绍四种和小黄鱼有几分相似的石首鱼科鱼类。黄鳍牙䱛属的尖头黄鳍牙䱛,橙黄色、略带一点灰黑色的腹鳍和胸鳍,头尖长呈锥形,吻端突出,上颌牙齿十分锋利粗壮,闭口都能看得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
黄姑鱼是黄姑鱼属的成员之一,吻部稍突出,体表有向前下方倾斜的黑褐色条纹,背鳍基部也是黑褐色的。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卡氏叫姑鱼是叫姑鱼属(此属物种相似度极高)的其中一员,个体较小,口较小,下位,尾鳍较短,末缘呈“S”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拟石首鱼属的眼斑拟石首鱼,尾柄末缘上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黑色斑点,有些个体身体后半部分也会有一个到数个不等的小黑斑。
它原产于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东北沿海,俗称叫美国红鱼,是一种广温广盐的肉食性鱼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于1991年被引进我国青岛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养殖范围已扩散到我国沿海各地区,养殖产量也接近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的7%。美国红鱼生性凶猛,食量大,养殖逃逸个体对我国近海生态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石首鱼科的成员之一,小黄鱼在繁殖季节同样会集群并发出“咯咯”的叫声,如夏夜雨后池塘里的青蛙,散发着荷尔蒙的气息。在集群盛期,小黄鱼产卵鱼群的叫声也和大黄鱼一样,声如洪钟。小黄鱼用于发声的鳔是封闭式的闭鳔类,即鳔本身是不与外界连通的;鳔的背部有一块区域与身体紧密联系(那个部位相当于鱼鳔的封口),该处的微血管相当发达,称为卵圆窗,小黄鱼就依靠血液循环来改变鳔内的空气体积。
从受精卵中孵化出来第6天,小黄鱼的鳔就形成了,这个时候,仔鱼就会游到水面,大吸一口气,鳔会将吸进来的空气封闭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鳔也逐渐变大,鳔内的气体就需要依靠血液循环来慢慢增加了。关于小黄鱼发声的原理我们在一文中已有介绍,即利用鼓肌的剧烈收缩,敲打充满空气的鳔。和其他石首鱼科鱼类一样,小黄鱼的雌性个体没有鼓肌,因而叫声不如雄性的响亮。
在我国,对于石首鱼科鱼类的捕捞、食用和加工的详细描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煎炖腌晒。而到了宋朝,为了保住鱼的鲜味,更是发明了冰冻鲜鱼的储存方式,即冬季将冰块藏在冰窖里,渔汛时取冰裹鱼。除了能吃到新鲜小黄鱼的沿海地区,冰鲜的鱼只有地主和皇家才能享用,民间依旧是以小黄鱼的腌制品和干制品为主。
到了清朝中后期,小黄鱼作为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沿海地区重要的高价值鱼类得到大力开发,其中以盖平(辽东)、吕泗(江苏)和舟山(浙江)渔场最为著名,吕泗和舟山渔场捕获的小黄鱼主要供应江南市场,以冰鲜为主。这得益于清政府开放了私人经营冰窖的权限,以及制冰厂在江南地区的大量开设。
“大约每汛旬日可获鱼二百余担”(每担100斤),这是当年吕泗渔场捕捞小黄鱼的盛况,十天可捕获两万斤,即使价格低至4分/斤也毫不影响小黄鱼捕捞的高额利润。60年代开始,因为过度捕捞,小黄鱼的产量急剧下降。
直到近二十年来,小黄鱼自然资源出现逆向增长(与八九十年代的渔业管理有关),但是小黄鱼性成熟年龄和群体年龄趋小,以1龄为主(以前1龄小黄鱼基本不上岸交易),所以如果不控制捕捞强度,小黄鱼渔业也会和大黄鱼一样面临资源崩溃。前文所述巴金一家食用小黄鱼的方法为鲞,制作的方式在一文中已为大家详细描述了,鲞即为鱼之美者,正所谓“爆干成鲞,盖海味之珍”,这其中的美味就不言而喻了。
搭配味鲜爽口的食材,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小黄鱼的腥香。小黄鱼巨大的产量再加上古代储存和运输条件的种种限制,使得无比鲜嫩的小黄鱼除了晒干就只能用盐腌制了。捕捞上来的小黄鱼,去鳞后,放在筐中任其“腐败”,等到鱼肉变软和变臭之后,再将它们平放在装有盐的筐中,层层叠放,逐层以盐相加,用盐将这种腐坏的“臭味”固定住,原本稀松的肉质变得紧实又不失几分爽口。加上几缕姜丝清蒸,风味十足,想想都是满口的口水。
晒干的小黄鱼,品之味美;用盐腌制的小黄鱼,闻之味香。要想将小黄鱼的美味发挥到极致,体会其中的鲜香味美,只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新鲜。不需要厨艺多么高超的厨师,也不需要多么精致的烹饪方式,简简单单的清水煨汤就能道出小黄鱼那潜藏在鱼皮下的美味。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了迅猛的改变,而不变的是小黄鱼的美味,且吃且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