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不只是好看还能吃的柑橘

作者: 进击的多肉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6-12-12

本文介绍了佛手柑的栽培历史、外形特征、气味特点以及食用方法,并区分了佛手柑与佛手瓜、乳茄的区别,提醒读者乳茄含有龙葵碱,绝对不能食用。

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芸香科柑橘属的物种,今天的日历主角也是柑橘属,外表超凡脱俗,好吃的同时还能拿在手上把玩,它就是——佛手柑。佛手柑,一般我们称之为佛手、福寿柑、五指柑,学名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是枸橼C. medica的变种。佛手柑是一种常绿小灌木,大部分资料显示它们原产于印度,而后传入国内,有着较为悠久的栽培历史。

不过它们不耐寒,只能在闽粤浙江等地活得比较自在。在一众柑橘类水果中,佛手柑的外表尤为突出,它们的果实在成熟时心皮分离,“变态”成如手指一般的果瓣,从果实中上部开始分裂如掌,一直到尾端,触手云集的尾端看起来就像朵绽放的菊花,又像只张牙舞爪的章鱼。民间则以其果瓣开闭如手,取其巧意,谓之“佛手”。

千百年来,佛手一直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广东就有过年时候有买佛手的习俗;在南方,寺庙里也经常供奉着佛手 ,香气满屋,心水澄澈。佛手有很多栽培品种,“手指”形态也各不相同,我们把果瓣分明挺直或向外扩展的品种称为“开佛手”;把果瓣向内生长、闭合如拳的叫“闭佛手”,亦称“假佛手”;还有些品种果瓣半开半闭,比较有“方向感”,据说这正是佛家喜欢的,寓意佛祖拈花,给世人点拨迷津。

人们喜欢佛手,除了它们的外形和寓意外,还因其气味亦讨巧。在古代,佛手被当成天然的“空气清新剂”,“置几上作清供,香经旬不歇”。而且佛手“虽形干而香不歇”,风干之后味道会更加香浓。研究显示,佛手气味的来源主要是果皮油脂腺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柠檬烯,且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柑橘类水果。佛手在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

《红楼梦》的经典情节“柚子换佛手”,讲的是巧姐怀抱着个大柚子,看中了板儿手里的佛手,哭闹个不停,丫鬟们便用柚子和板儿哄了佛手过来,这才作罢。这里的柚子一说为“香橼[yuán]”,即枸[jǔ]橼,佛手的原变种,外表似低配版柠檬,表皮凹凸不平,内头瓤瓣很少,食之酸苦不堪。这段描述看似为孩童间的嬉闹,却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佛手意为“结缘”,香橼意为“团圆”,为后面巧姐流落街头被板儿收留埋下了伏笔。

巧姐换到手的佛手可没法直接生吃。如果你取一个佛手对剖切开,会发现两半都是白茫茫一片。怎么没有内表皮腺毛特化而成的汁囊“果肉”?要知道,佛手最早主要是被当成一种“闻果”,人们更愿意选择果皮厚而香这一性状,经过长期的人为选择,本来就很少的“果肉”逐渐退化成无。当然也没有种子,除了极小部分的品种还残存一些原始性状,其他品种只能靠扦插进行营养繁殖。没有果肉,佛手怎么吃?只能含泪吃果皮咯。

佛手的果皮含有橙皮甙和甲基香豆素,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风味,最常见的吃法是切成薄片,用糖和盐腌渍,泡水饮用或口含皆可。潮汕地区有种特别的蜜饯“老香黄”,是把整个佛手用蜂蜜、食盐和甘草等进行腌制,食之味如陈皮;将猪肋排油炸后,和老香黄一起卤煮,就是名菜“老香黄排骨”,肥而不腻,酸甜爽口。

市面上还有一种叫佛手瓜的,整个儿像个水梨,表面有些凹槽,汇聚到头尾也是一个闭佛手的样子,莫非这也是被开过光的佛手柑品种?非也,这其实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的植物,学名为Sechium edule,原产中美洲,上个世纪由台湾传入大陆,被广泛栽培当成蔬菜食用。还有很多人会把佛手和一种名为乳茄(Solanum mammosum)的茄科植物联系到一起。

乳茄原产南美洲,全株被毛,金黄色的果子呈倒梨形,尖端有明显突起,果实连接果柄的部位,经常有5个手指状凸起。由于外形猎奇,近年来乳茄被当成新奇观果花卉引入国内,颇受欢迎。

UUID: f032393b-0228-4f3b-8e31-3e4dfc3fcbb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12-12_这棵植物长出了手……(真的不是恐怖故事).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