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回那篇《长得像零食一样的风景》吗,这次“好吃的风景”系列整理了冬日火锅:羊肚菌,白菜,豆腐,最后再来一份热腾腾的羊蝎子!没错,就是饿了什么都能琢磨出来,即便是面对一些不好看的地貌。
在加拿大霍恩比岛,成片的“羊肚菌”蔚为壮观。其实在许多沿海地区,都有类似于“羊肚菌”的岩石,比如台湾野柳地区的“女王头”。地貌学上把它们称为“蕈(念训)状岩”。很久以前,羊肚菌的“头部”区域还是一片平缓的砂岩。由于所含成分差异较大,风浪就把那些脆弱松软的岩层带走了,只留下的较为坚硬的部分,变成密布孔洞的蜂窝状态,地貌学上叫“蜂窝岩”。
后来,随着地壳抬升,“蜂窝”高出水面,下一层颜色较浅的岩层,顺理成章成为“菌柄”,“菌柄”的质地相对柔软均匀,受风化侵蚀,就变得比头部小,而且更加光滑。经过风浪的长期协作,“蜂窝岩”就彻底COS成羊肚菌了。
大自然的食谱里怎能少了叶菜呢?看看上面这个岩石是不是很像大白菜?地貌中的“大白菜”大多是差异性风化作用形成的。这颗“大白菜”就挺立于泰国北部佩府的国家公园。它的形成先是两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切割岩石,之后发生水的溶蚀作用和风的吹蚀作用,使岩石风华成独立的石柱。然而石柱本身质地软硬不均,在不停的风化作用下,较硬的顶部比较软的底部残留得要多些,巨大的石头白菜就屹立在大地上了。
冬天吃火锅,白菜可以说是标配吧。低热量又解腻。再放入豆腐,咕嘟咕嘟,瞬间寒冷和疲惫就都忘光了。
有了菌类,有了菜叶,豆制品也是吃火锅不能少的。在英格兰东北部就露天摆着一盘纯天然“豆腐干”。
压轴出场的“羊蝎子”涮锅食材都备齐了,热腾腾的羊蝎子火锅上桌了。所谓“羊蝎子”,指的是羊的脊椎骨,因为骨头的样子长得像蝎子而得名。如此诡异的形状,在自然界也能找到类似“羊蝎子”的地貌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荒原峡谷中,就散落着一些看上去被掏空了的“羊蝎子”,大名叫“盒子结构”,非常罕见,一般出现在溶蚀地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