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得我“血液都凝固”了?真的有可能

作者: 冷月如霜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6-12-02

本文探讨了人类在受到巨大惊吓时,血液是否真的会发生瞬时凝固的现象。通过荷兰莱顿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弗利兹•罗森达尔的实验,发现观看恐怖电影后,志愿者体内的凝血因子VIII浓度升高,而观看纪录片后浓度下降。这一发现暗示了恐惧情绪与凝血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在诸多的电影分类中,我很少碰恐怖片那一块。原因很简单,我胆小,为此我也没少受朋友们的嘲笑。然而这实在是个人体质使然。在仅有的几次观影经验里,我总是跟随着精心设计的剧本和音乐一步一步走入彀中而不自觉,并在揭晓悬疑的那一刻感到心跳加快,全身发冷。你是恐怖片爱好者还是恐怖片排斥者?图片来源:电影《潜伏》(Insidious)。

有趣的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诸多语言(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中都有一种说法,描述人类在受到巨大惊吓时“连血液都凝固了”。在牛津词典里,“Blood-curdling”这个单词被直接赋予了“使人害怕和恐惧”的含义,词源更是能追溯到中世纪。有时我在想,这种恐惧感也许有着放之四海皆准的生理基础,不然我无法解释为什么它成为了人类跨越时间和空间共同拥有的感觉。

有这种想法的可不只我一个。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流行病学教授弗利兹•罗森达尔(Frits R. Rosendaal)也注意到了这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人类在遭受强烈惊吓时,血液会不会真的发生瞬时的凝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罗森达尔教授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发表于2015年《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圣诞特刊。

在实验的起始,罗森达尔教授在莱顿大学的医学中心找来24名志愿者。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志愿者先被安排看一部恐怖电影,一周后再看一部普通的纪录片;另一组志愿者所看的电影顺序相反。每部电影观看时间约90分钟。为了避免一些迷信思想让情绪产生潜在波动,研究者特地排除了满月之夜、黑色星期五等观影日期,可谓用心良苦。观影过后,志愿者们需要填写一份调查表,对影片的恐怖程度打分。

志愿者对两部电影恐怖指数的打分。可见研究人员挑选的电影在志愿者看来确实一部恐怖,一部不恐怖。同时,研究人员在观影前后抽取志愿者外周血样,分析里面的凝血成分是否会由于观影而有所变化。在诸多凝血成分中,研究人员发现凝血因子VIII与是否观看了恐怖电影显著关联。观看完恐怖电影后,57%的志愿者体内的凝血因子VIII浓度升高;而看完纪录片后,86%的志愿者体内的凝血因子VIII浓度下降。

然而,这样的增/减对比并没有表现在其他凝血和纤溶因子上。VIII因子是一种参与人类血液凝固过程的必需蛋白质,VIII因子缺乏会导致人类罹患血友病A。

人体内的凝血因子VIII含量在观看不同电影后会出现不同的变化。罗森达尔教授认为,他的研究结果也许暗示了恐惧情绪与凝血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可能的联系。

已知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受到强烈惊吓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分泌明显增多,而这些激素会不会进一步促使凝血因子VIII浓度增加呢?当然,这个假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将来,增加样本量,提高影片的恐怖程度(目前的评价恐怖指数为5,最高为10),或许能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数据。

对于像我这样胆小的人,我更关心凝血因子VIII浓度的升高是否会影响到我的健康。按照论文中的观点,由于诸多与凝血有关的因素中只有一种与受惊吓有关联,单纯的凝血因子VIII的浓度升高并不会引发严重的凝血反应,健康的年轻人也没有担心的必要。话虽如此,如果有人请我去看恐怖电影,我还是会拒绝的。

UUID: bc206727-d065-411e-96a2-e23a0ee7290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12-02_吓得我“血液都凝固”了?真的有可能哦!.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