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凉的海水召唤缢蛏,又到了繁殖的季节。看到今天物种日历的主题,我突然回忆起了一件大学时期的小事,有次一大群同学聚餐,席间有一位喝得有点高了,一边比划一边说:“下次我请你们吃蛏子,那~~~~么大个的!小的咱不吃!”如今她已身为人母,也不知还记不记得当时的玩笑话,但是我现在印象可是很深的,因为没过多久,在我的记忆还没消退的时候得知了一个事实:那种特别大个的蛏子和小蛏子根本不是一个物种。
在海鲜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蛏子,是竹蛏科很多种软体动物的统称,那种十几厘米长、看上去很诱人的的大蛏子,一般是长竹蛏或者大竹蛏,又短又小不太起眼那种蛏子,是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缢蛏。和其它蛏子一样,缢蛏也有两枚近似长方形的壳,壳体虽然薄,但是相对其他蛏子已经算比较厚的了。蛏子的英文名razor clam也来源于它剃刀般锋利的贝壳边缘。
虽然看上去像是小时候贝壳被勒了,但是其实缢蛏在幼年早期根本无壳可勒,它和很多双壳类软体动物一样,生活史中经历了好几个形态和习性区别很大的阶段。缢蛏是雌雄异体的生物,在我国沿海,每年初夏时节最为肥美,因为这时期的缢蛏生殖腺中储存了大量营养物质以备接下来的繁殖之用。
缢蛏的体内含有多种呈味物质,氨基酸和核苷酸给它带来鲜味,甜菜碱带来的则是清爽的甜味,不管用是蒸、炒、烤还是最简单的酱油水烹制都能十分美味。在日本,缢蛏还会被做成天妇罗,具体的吃法在物种日历之前的长竹蛏一期中介绍过很多。除了这些鲜食的吃法外,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还有一些将缢蛏美味加以浓缩的吃法,典型的是蛏干和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