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叱咤风云的黑麦,如今变成了过气小网红

作者: 沙漠豪猪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6-10-15

黑麦,曾经在大航海时代辉煌一时,如今却沦为粮食作物界的过气小网红。其驯化过程充满意外,从杂草到粮食的转变,再到与小麦的相似性,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黑麦在欧洲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中世纪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并在大航海时代成为重要的贸易物资。然而,随着小麦产量的提升,黑麦逐渐失去竞争力。此外,黑麦还与古代的神秘现象和疾病有关,如麦角菌引起的麦角中毒,曾导致中世纪欧洲的“圣安东尼之火”病。

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黑麦,可以说是粮食作物界中的过气小网红。比起小麦、大麦、燕麦、水稻等禾本科亲戚,在大航海时代叱咤风云的黑麦虽然祖上曾经阔过,但现在全世界的年产量只能排在所有谷物的第八位,连燕麦都能轻松碾压它,一代豪门何以沦落至此,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看家世,黑麦Secale cereale,也叫裸麦,是禾本科黑麦属的一员,原产地和小麦、大麦一样都是在中东地区,由于它耐贫瘠又耐寒,被驯化后迅速传播到东欧和北欧,现在广泛种植于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地区。黑麦和六倍体的普通小麦不同,是一种二倍体生物,不过长得和小麦还是挺像的,花序都是四棱状、每节一小穗。

区别点虽然也有不少,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实在难以分辨,比如黑麦的叶片比小麦更小、颜色更深,叶耳脱落几乎看不到,叶鞘上的绒毛更长,颖片狭窄等等。

黑麦长得和小麦相似,其实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小麦被驯化已经有一万年的历史,而黑麦的驯化要晚得多,从现有的证据上来看,黑麦被驯化很有可能只是一场意外。

根据现在的假说,野生的黑麦本来只是古代中东到东欧地区小麦田中的杂草,农民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会把它们及时拔除,但有一些黑麦的突变体外观和小麦相似,就成了除草过程中的漏网之鱼,年复一年的除草工作就充当了自然选择,让幸免于难的黑麦和小麦长得越来越像,在一些环境恶化变得不适宜种植小麦的田地中,身强体健的黑麦就取代了小麦在荒地中茂盛生长,然后被当成农作物保留了下来。

在罗马帝国的时代,黑麦在欧洲很多不适宜种植小麦的地方成了主要的粮食作物,等到了中世纪已经取代了大麦成为欧洲的第二大谷物,大多被用来做成日常的主食——面包,所以别看黑麦长得黑,人家可是有正经的欧洲血统呢。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黑麦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港口重要的海上贸易物资,这种影响到现代依然存在。

目前全世界黑麦产量最大的国家是德国,现在德国很多种植黑麦的地区当年就是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大粮仓,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才衰落。黑麦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产业革命使小麦的产量急剧升高,与小麦相比,黑麦的食用价值在那时完全没有竞争力,简单地说就是不好吃,到了现代,全世界黑麦的年产量只有小麦的几十分之一了。

黑麦还和古代的一些神秘现象事件有关。

黑麦的花序上很容易寄生一类真菌——麦角菌,它们的菌丝生活在禾本科植物的子房中,受侵染的子房不能发育成种子,而是形成黑褐色的角状菌核,叫做麦角。麦角中含有多种有毒的生物碱,会导致动物血管损伤和坏疽,还能影响神经系统,造成眩晕和幻觉,著名的致幻剂麦角二乙酰胺(LSD)就是利用麦角毒素合成的,这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物之一。

麦角很容易在收获时混进黑麦里造成人畜中毒,中世纪时欧洲流行过一种叫做“圣安东尼之火”的病,患者四肢出现灼烧感,严重者还会看到各种幻觉,这其实就是麦角中毒的症状。当时的人们没有找到病因也就无法治疗,只好将其归咎于神的制裁,很多人因此截肢伤残。

直至1676年才有人注意到这种疾病在同一地区的穷人和富人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进而调查发现原因是食用的黑麦面粉品质不同,富人吃的好品质黑麦经过了筛选,麦角很少,而穷人吃的劣质面粉中掺杂了很多麦角,一大谜团就此真相大白。

UUID: 94ed8eb9-fe47-4e5a-95e6-525d6af33f6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10-15_在大航海时代叱咤风雨的黑麦,如今变成了过气小网红.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