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雨后,经常能在学校草坪上遇到一个个白色圆球,它们不是馒头,也不是包子,用手撕开一挤,立刻有烟雾弹发出。恭喜,你邂逅的就是我们今天要登场的菌物炮弹——马勃。马勃在北半球温带多少都有分布,相对常见,以后遇着了不要大惊小怪。一般来说,马勃嫩时色白体圆,用手触之紧实有弹性;老则色衰爱弛,体色黄褐,表皮虚软,顶端有裂口,弹之有孢子雾飞出。马勃是何方神圣?为啥这种圆胖圆胖的萌物有这么个污力滔滔的名字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但这名儿自古就有。成语“牛溲马勃”,出自唐朝韩愈的《进学解》,“牛溲马勃,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牛溲(通常指牛尿)马勃,皆为草芥,但是在能人利士手里,亦是有用之物。这里要注意的是,广义来说,马勃是一类菌物的统称。包括担子菌纲下的马勃属(Calvatia)、网纹马勃属(Lycoperdon)和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等,常见的马勃就在其中。
还有些子囊菌纲的块菌,也叫马勃,这亲缘差的就有点远了。狭义来说的马勃不过几种,一如今天日历主角——大马勃,学名C. gigantea,是马勃科马勃属的成员,多为土栖型真菌,属名来源于cranium,意为头盖骨,可是明明像馒头好咩。
大马勃的种加词意为“巨大”,这绝非浪得虚名,它们是菌类中的巨无霸,子实体相当硕大,赛过篮球,堪比西瓜,据说目前发现最大的大马勃有1.5米长,20几公斤,真真天赋异禀,但我脑子里还是“一个能喂饱好几十人呢~”!如果有机会摘一朵仔细观察(前提是该马勃还未成年,确保不会被喷),会发现马勃和一般蘑菇不大像,完全没有伞盖,也没有明细的菌柄(少数种类还是有的),只有一个密闭的近乎圆球状的子实体。
马勃不似一般蘑菇,它们的孢子不外露,而是藏在子实体中,形象地说,就如同果实中包裹着种子一样。伴随着马勃的生长,它们白嫩的外表会逐渐变成黄褐色,而后变薄变硬,内含的孢子组织也很快就化成”一堆灰“,这时子实体顶端会形成一个口,如果有外力一戳,就会往外噗哧扑哧地喷粉,有些种类子实体直接开裂,任由孢子大军倾巢而出。想吃马勃,还真得趁早,因为成熟的马勃是不能吃的,食用容易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好在也有简单的辨别法:幼嫩的马勃个头不大,子实体内部为白色,并具有棉花糖一样的纹理,肉质较为紧实,这时都是能吃的;此后马勃子实体会快速生长,成熟的马勃内部是棕黄色的,伴随有海绵状的组织,蕴含着大量孢子。所以吃马勃时间要掌握得当,一般子实体从幼嫩到成熟,只要几天左右的时间,之后就腐烂分解,不说有毒了,单单是溃烂的面貌,就让人极其恶心。马勃怎么吃,很简单,切成薄片,热油下锅,加上辣子盐巴,喷香四溢。
马勃菌味道没有牛肝菌那么浓郁,也没有松露那般辛辣,而是混合着泥土的清香和熏木的浓烈,清爽可口。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吃,那就学习欧美人用油煎伺候呗。马勃因生长特殊,繁育较难,人工培植规模不大,所以在菜场上见到马勃的机会非常之少,价格也相对高昂。也因此,马勃多为野生菌,辨识不易。为保证食用安全,请到正规餐馆食用,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即便一切都ok了,最后还是那句话:彻底熟食,安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