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又叫耳珰草、羊负来、粘头婆,我国各地都有分布,常见于荒地、路旁、草丛中或山坡。苍耳的种子可榨油,用于传统手工业。在古代苍耳也被当作野菜,但因具有毒性,处理不当可致人或牲畜死亡,所以现在也就没人吃它了。建议大家也不要在这个事情上富有挑战精神,毕竟毒死了自己并不好玩。
古人一向比较会搞事情,我们先看古人跟苍耳有啥故事:一向最能揣测君王内心的臣子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民间流传的一首说优雅不优雅、说直白不直白的诗歌惹毛了周天子。诗歌是这么说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些词句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想表达的意思大致是:绿油油的“卷耳草”,装不满我的小竹框,想到我所思念的人啊,哪还有心思采摘什么草呢,干脆把筐扔在大道上,一门心思专心致志地思念吧。
所以到底说啥呢?我也是没有太明白。直到内侍近臣小心翼翼地问起,周天子才终于开口哀叹道:“我那些后妃,为何没有一个人去采卷耳草呢?”周天子在嫉妒了——民间的妇人一边采卷耳草一边传唱的诗歌,那里头分明有真心的牵挂和思念,而作为堂堂天子,自己后宫里的女子或战战兢兢,或曲意逢迎,竟没有一个人对自己怀有如此真切的情感。
(我觉得天子真是想太多了,你娶那么多老婆你还要求那么多)于是“通晓君心”的臣子急忙将这诗歌教给了后妃们,因而后来这首《诗经·周南·卷耳》,终于被文人们推崇为歌颂后妃德行志向的作品。而实际上呢?那些养尊处优的后妃们,怕是连“卷耳草”长成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苍耳粘一身周天子所谓的“卷耳”,就是如今的常见杂草苍耳了。由于在《诗经》中寄托了女子的相思情怀,故而苍耳也被称为“常思菜”。
(莫名其妙)西晋文学家陆机称,苍耳果实的形状如同妇人佩带的的“耳珰”(一种耳饰),所以苍耳的名字里有个“耳”字,还有个优雅的别名叫“耳珰草”。其实苍耳的果实多刺,俨然一个刺球的形状,佩带在耳朵上,难道不扎嘛?!不过民间给苍耳起的另一个别名就听起来没有那么牵强了:西晋张华编著的《博物志》中称,中原地区本无苍耳,有人赶着羊群由蜀地而来,苍耳的果实粘在羊毛上,被带进了中原,因此苍耳又叫“羊负来”。
这些刺球为了传播后代,不但粘在羊毛上,还喜爱随人类的衣襟而远行。小时候总在外面瞎跑的你也一定上不小心粘上过苍耳。而男生就更喜欢把苍耳当做吓唬女生的利器了。
苍耳有毒
大家可以放过它苍耳有毒,那么为什么《诗经》中的民间妇人要采摘苍耳呢?李时珍说,苍耳不是不能吃,而是需要经过繁琐的处理,此后才能食用,比如将苍耳的幼苗先炸后泡,或将种子先炒后磨。这些步骤,都是为了除去其中的毒素。
此外,采摘来的苍耳可以入药,具有祛风之效,甚至还有一则关于苍耳养颜的不靠谱偏方:将苍耳烧制成灰,炼为汁液,一边口服,一边用这汁液制作洗澡水,坚持长期使用,能够滋养肌肤,除皱纹抗衰老。只是各路医家明确指出,无论当作野菜还是药物,若服用苍耳,就忌吃猪肉——看来想要养颜美容,除了往身上涂抹“有毒护肤品”,还要克制馋嘴欲望少吃大肥肉,这方法,古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