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隅良典接到诺奖通知电话的那一刻

作者: 刘嘉欣

来源: 光影·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6-10-11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接到诺奖通知电话的那一刻,他在实验室工作时接到电话,表示惊讶和高兴。大隅良典因揭示酵母细胞自体吞噬机制而获奖,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从化学转向生物学,经历了漫长的学业和职业挑战。他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自噬领域,虽然目前应用有限,但对多种疾病有潜在价值。

大隅良典接到诺奖通知电话的那一刻。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大隅良典依然在实验室里工作。工作台上堆放着层层叠叠的文献,电脑里上映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的直播,那几分钟内,全世界都在期待着同一个消息。那个消息属于自己。大隅教授表示很惊讶,也很高兴。自1988年开始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的大隅良典,一直从事生物学基础研究,此次因揭示了酵母细胞自体吞噬机制而独获诺奖殊荣。荣誉背后是一段漫长坎坷的人生。

1945年2月9日,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父亲大隅芳雄在九州帝国大学任工科教授。良典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还有3个哥哥。小时候,哥哥和雄常常买科普书籍给他看,其中,大隅良典最喜欢的是《动物的历史》、《空气的发现》以及法拉第的《蜡烛的化学史》。这些书是他科学兴趣的启蒙。大隅最初的夙愿是成为一名化学家。历经升学选拔的竞争后,他顺利被东京大学化学系录用。

然而当年的他已经认识到在化学领域不太可能有所建树,于是转而去学生物。博士毕业的他,却找不到工作。日本科研环境的不尽人意和教职岗位的紧缺,使得大隅良典不得不另寻他路。经导师推荐,他得以赴美留学,跟随大名鼎鼎的197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杰拉尔德·埃德尔曼,开始了他的博士后生活。大隅和酵母的缘分始于他在美留学期间结识的伙伴麦克·贾温斯基。

麦克的研究方向是酵母细胞内的DNA复制,这令大隅十分感兴趣,随即决定加入他的研究,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大隅的一生。这是大隅在生物学业上的第13年。1990年代初期,很少有人关注细胞自噬,而正是鲜有人涉足的这一领域令大隅非常兴奋。大隅良典第一次用酵母诱导实验的时候,观察到了细胞的自噬。他十分开心地向周围的人传达自己的喜悦:“太感动了,可以一直盯着(显微镜里)那个场景,多长时间都行。

”大隅良典的一生都在从事非常基础的细胞活动机制。关于细胞自噬,虽然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但前景很广阔,对于癌症、阿尔兹海默症和二型糖尿病等等都有潜在的价值。他提倡社会给予基础研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因为尽管研究时间漫长,成果看起来不显著,但对社会整体的科技进步有很强的铺垫作用。

UUID: c380eb2b-3df1-4b2d-9419-44ef41e81e5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5-2016年/2016-10-11_大隅良典接到诺奖通知电话的那一刻光影·知识分子.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