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惊秋晚

作者: 刘汉杰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6-10-08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转寒,露水凝结成霜。古人视寒露为深秋的象征,节气中包含丰富的农事活动和习俗,如重阳节的庆祝、饮食习俗等。寒露也是文人墨客抒发秋思的重要时节,同时与农作物的收获和播种紧密相关。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在古人看来,此时天气寒冷,露水将要凝结成霜,因此得名“寒露”。寒露节气里,传统农事已近尾声,期间又有九九重阳节,民间相应地也有一些习俗活动。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因露水而得名的节气:秋分之前的白露,以露水的颜色定节气;秋分之后的寒露,以露水的温度定节气。相较白露节气,寒露节气里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民间俗语也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古人称九月为“季秋”,也称“深秋”“晚秋”“素秋”“暮秋”或“残秋”;又因为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月份,也称九月为“菊月”。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寒露有“三候”:“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寒露是深秋的节气。在古人看来,“秋,愁也”,秋天肃杀的景象给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抒发感伤情怀的空间。宋代词人柳永有词《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怀念湘中故人,其中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句,写出了秋景的萧瑟。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是我国南北秋收、秋种的时节。在浙江一带的水稻产区,“寒露乍来,稻穗已黄,至霜降乃刈之”“九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在河北一带的小麦产区,“过了寒露,秋粮入库”“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寒露节气期间,古人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按清人陈淏子《花镜》的记载:“(九月)朔日值寒露,主冬大冷。朔日晴明,万物不成;朔日风雨,来年春旱,夏多水。重阳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晴。”

寒露节气里,除了吃重阳糕,各地还有其他的一些饮食讲究。螃蟹被李渔称为“食物中最美的东西”。

重阳节期间,正是螃蟹最为肥美的季节,《燕京岁时记》称京师以良乡酒配糟蟹,尝之“最为甘美”;浙江绍兴有“九月九,湖蟹过老酒”的俗语,届时,人们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吃蟹,称“持螯会”。芝麻也称“胡麻”,生熟皆可食,为肴为饵,榨油并良。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寒露这一天,老北京人喜欢吃芝麻酥、芝麻烧饼、芝麻绿豆糕等芝麻制品。

寒露节气前后是柿子成熟的季节,也是人们应季吃柿子的时节。

在古人的观念中,露水并非普通的自然物,而是上天降下滋润万物的津液。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描述,露水具有诸多的药用价值:秋露繁盛时,以盘收取,煎如糖饴,食之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的露水,能治百病;百花头上的露水,使人好颜色;柏叶、菖蒲上的露水,使人明目,等等。

UUID: 4409ca6d-3ed2-4f49-8bfa-fc98c8cb5e1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10-08_寒露惊秋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