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感叹华夏大地地大物博,同一个名称在不同地方代表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食物。假如河南的同学跟湖北的同学讨论起油茶……河南同学嘴里的油茶是混合了炒面、牛油、芝麻花生和五香调料,用沸水冲调即可饮用的早餐特点。湖北同学嘴里的油茶,就是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与苦丁茶、大麦茶这些冒牌货不一样,油茶可是根红苗正的茶家族成员,它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在之前介绍茶叶的物种日历里,曾经说过山茶家族的三巨头——茶、山茶和油茶。毫无疑问,茶和山茶的名头要远远大于油茶。谁没有喝过茶叶,见过山茶花?但吃过茶树油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尽管油茶与油橄榄、油棕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其实,中国吃茶树油的历史堪称久远。
有人认为《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食用茶树油的记载,但直到东汉中期的文献,仍没有关于植物油的加工、利用的记载。最初中国人食用的大多是动物油脂。开始压榨植物油的时间则要推后很多。到北宋年间,苏颂所著的《图经本草》中对油茶的性状、产地和效用有了较样细的记载。而明代徐光启在他的《农政全书》中,对油茶的种植和利用做了更详尽的描述。
但是,囿于油茶的种植条件以及产量(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的丘陵地带,其中湖南省、江西省、广西自治区为主要栽培区),这种油料作物注定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油料作物,并不能像棕榈油和橄榄油那样大举占领市场。
除了种植条件的限制,油茶生长还会碰到一个致命的问题:结果率太低。油茶的花朵是典型的需要虫媒传粉的花朵,花粉和花蜜的组合可以勾引很多传粉者为它们服务。与此同时,油茶几乎断绝了自花授粉这条道路。在自花授粉和风媒传粉的条件下,油茶的结果率不超过3%。为这些花朵提供传粉昆虫就成了油茶生产的必然的选择。
我想很多小伙伴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把蜜蜂的箱子搬到油茶园子里面去不就解决了么”。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蜜蜂可以为油茶提供传播花粉的服务,并且真的能把油茶的坐果率提高到30%。但是,很快放蜂人就会发现,蜜蜂的腹部逐渐变成透明状,蜂巢中的幼虫开始成批成批地死去,蜂群就像受到了恶魔的诅咒,万劫不复。
这一切都是油茶的花粉在作祟,虽然油茶的花粉对人类是无毒无害的,但是这些花粉中的生物碱和寡糖等物质对蜜蜂有毒害作用,特别是其中水苏糖和棉籽糖对蜜蜂有很强的毒害作用,让蜜蜂成虫和幼虫因为消化不良而痛苦死去。
不管如何,油茶树的的花朵仍然会静悄悄地绽放,它们的果实会静悄悄地长大。茶树油因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高而日渐受到追捧,特别是加上低温传统冷榨工艺这样的噱头,让茶树油俨然成为有益健康的黄金油料。
据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茶树油的传统制作方法——“每岁于寒露前三月,收取楂子,则多油,迟则油干。收子宜晾之高处,令透风。楼上尤佳,过半月则罅发。取去斗,欲急开,则摊晒一两日。尽开矣开后取子晒扳乾,入碓砚中碾细。蒸熟,榨油如常法。”在寒露节气前收集茶树的果子,让果子风干后开裂,然后收集其中的油茶种子,碾碎蒸熟后就可以用来榨油了。
通常是把蒸好的(或者烤制好的)油茶籽粉末做成茶饼,再通过挤压的方式,来榨出油脂。
千万不要觉得这种传统冷榨出的油就一定是健康的。刚生产出来的植物油都混杂了让油变得黑乎乎的色素物质,让油闻起来的不舒服的游离脂肪酸、醛酮类物质,以及会让油脂酸败的磷脂(它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等杂质。所以,接下来就要让油脂亲密接触高温水蒸气,可以与水结合的磷脂就会形成沉淀,被脱去。对于茶树籽油而言,这样的过程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可以洗去茶油中产生让人难以忍受的苦涩味的茶皂甙。
虽然油茶种子中的皂甙是个影响食用品质的“问题儿童”,但是这种物质却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空间。首先,油茶皂甙可以作为乳化剂应用到人造板的生产之中,并且性价比不错。再者,同大多数皂甙类物质一样,油茶皂甙也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剂属性,也就是说它们既可以与油脂等非极性物质结合,也可以与水等极性物质结合。如果你觉得这事儿离得太远,那油茶皂甙还可以作为清洁剂,应用到织物洗涤剂、沐浴液和洗发乳之中。
我们在市场上会碰到各种颜色的茶树油,有绿色的,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深棕色的。注意:正宗的茶树油应该是偏红色或者黄色的。绿色的肯定不是正常的茶树油,大概是利用人们通常觉得茶叶是绿色的心理,添加了特别的绿色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