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的小视频第5弹:出来混早晚得挨蛰

作者: 唐志远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6-09-28

老唐和他的小伙伴在自然摄影中多次被蛰的经历,提醒人们珍爱生命远离蚂蜂窝。

在自然摄影圈儿里流传着一句话:出来拍,早晚是要挨蛰的。混了这么多年,不走寻常路的老唐自然是被蛰过很多次了。接下来就是他和他的小伙伴那些痛楚的回忆,他们想告诉大家的就是:no zuo no die,作得嗨死得快。三个人同时拍摄,别人都是趴着,只有唐编辑选个了一个极为与众不同的姿势。

从第一次被蛰的不安到慢慢习惯,做出攻击姿态的澳门马蜂。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被蛰的情景,当时在山路边发现一只澳门马蜂,它刚开始筑起一个小巢,巢室里有几粒卵。为了拍照对焦我便用手去拨弄蜂巢前的一片小草叶,手刚碰到草叶,就感觉脸上一阵刺痛,看来我是被它们嫌弃了。而我的脸很快肿起一个包,幸好山路上没人,否则会影响我的从艺之路的。

既然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也就不远。有一回去草丛里拍蜻蜓蹚草的时候,我没注意旁边小酸枣树上的一个澳门马蜂的蜂巢,结果就踢到了。当我感到小腿刺痛的时候以为是被酸枣的尖刺刺到了,后来脸和手都开始刺痛,耳边又有嗡嗡的声音在立体环绕,于是我撒丫子就跑,足足跑了2分钟才摆脱了嗡嗡声的追逐。这次可没第一次那么简单,除了脸肿,食指关节处被蛰到不能弯曲,连按快门都费力。

虽然这么多年去野外拍照被蛰啊蛰的就习惯了,从体型较小的柞蚕马蜂和小胡蜂,到体型较大的澳门马蜂也都体验过一番,但正所谓更高更快更强,前不久的海南之行,终于超越历史打造了新的纪录—更惨更疼。那天我和“不在哥”一起去尖峰岭的核心区拍摄,“不在哥”拉着我去拍蜂巢,他半蹲在溪流边的斜坡上用Gopro正在拍摄,距离蜂巢很近,但他觉得亮度不够于是开始打灯。

摄像灯的亮光显然刺激到了这些蜂,它们开始朝“不在哥”飞过来,一会看视频你们就能听见“咣咣”马蜂撞镜头的声音。而我刚要提醒他注意安全,就听见“wocao”一声,“不在哥”已经不在岸上了!原来他干脆一个翻身滚到溪流里,整个人没入水中躲避追击,而那群蜂在水面上转了一圈才飞走。后来“不在哥”从水里站起来,我看到他稀疏的头发间,有十几处被蛰后留下的大血点,腿上和胳膊上也有一些蛰痕,眼镜也掉到水里了。

在把他送回去休息后我决定到刚才的溪流里去给他找眼镜。我先观察了一下,这是一大窝黑盾胡蜂,它们的巢就在树干的空洞里。我从距离蜂巢将近5米的地方下去,在水流里摸了半天也没找到,然后等我上岸的时候突然感觉腿窝刺痛,真是被针扎的感觉,于是赶紧跑到更远的地方。看来这些蜂真的被惹怒了,在平时,5米绝对是安全距离。等我撩起裤腿,发现两个腿窝各有两个出血点,瞬间就肿起了大包。我用力挤了挤,感觉并不怎么疼。

但半个小时后,真疼啊!一阵阵的刺痛,一直到第二天疼痛才减弱。疼完了就是奇痒,我从海南回来一个多月了,挠烂的伤口早就结痂了,偶尔还是会痒。

所以,珍爱生命远离蚂蜂窝,5米如果不够远,那就请绕道。听说有种更猛的蜂,这个是比前两种蜂要大得多的黑尾胡蜂,据说被它蛰一下会很严重,目前还没试过。看看它撕扯猎物的样子就觉得不一般呢!最后奉上一张他“正常”的帅气照。撰文摄影/唐志远,微信编辑/小饼

UUID: 94154d15-ac2c-4fb6-bef1-bc6a2bc153d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9-28_老唐的小视频第5弹:出来混早晚得挨蛰.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