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痒难忍怎办?打开祖传秘方的18层纸包,里面赫然两个大字——挠挠。要说这挠痒,自然是哪儿痒挠哪儿,咔哧咔哧一抓,立马解刺痒了,痛快!但是有一群研究者们偏不走寻常路,反而鼓捣起了“镜像挠痒法”:左边痒了,你就挠右边,右边痒了,再往左边挠。要亲命了,这隔空挠痒能管事儿吗?还别说,他们一做实验,还真发现了效果:尽管没有直戳痒点那么好,但镜像挠痒法,还真能缓解另一边胳膊的痒。
不仅有结果,还发了论文,而且还评上了2016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您说这玩意儿新鲜不新鲜。但是——您可听好了——要想实施镜像挠痒大法,光伸手往反方向挠可远远不够。要想成功止痒,至少得有一面正确摆放的镜子——以及一个乐意帮你挠痒的热心肠。没错,要想用镜像挠痒法挠挠胳膊,一个人还做不来。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标准姿势:假设一个人右边的胳膊痒,那他要把两只胳膊平放在桌子上,中间再立上一面垂直的镜子。
镜子会把右边的胳膊挡住,并且照出左胳膊的影子。等待挠痒的这位眼睛不能乱看,还得盯着镜子里颠倒的左胳膊。接下来,另一位帮忙的就登场了,他负责拿个小铜片之类的东西挠这人的左胳膊……而且,要准确无误地挠到和右胳膊上痒的地方对称的位置。实验中,被试们一边看着胳膊的镜像,一边享受着实验者的挠痒服务……图片来自原论文。接下来,就可以见证“镜像挠痒法”的奇迹了!
被这样挠过的被试们纷纷表示,自己事先被注射了少量组胺而痒个不停的右胳膊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效果好极了(其实没有直接挠右胳膊好),鹅妹子嘤!而如果撤掉镜子,直接挠左边胳膊,就没有什么解痒效果了。获奖人拿着羽毛和镜子上台,现场演示了过程。十分蠢萌。但是人那位就问了,你们这说的这都可信吗?哪儿啊,随便放个镜子挠挠另一边儿就不痒了,那我这痒的地儿不啥都没感觉着么?还别说,这里面还真有些道理。
痒痒的感觉,是从皮肤上的感受器开始的,但它的感知和调节,很大程度上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在起作用。在这里,各种感官信号也会被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而如果大脑接受到了互相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知觉信息,那么就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而在这里,痒的缓解其实就可以看成错觉的结果:精心摆放的镜子和对称的挠痒,事实上都是为了让人们在视觉信息的引导下,把镜子中的左胳膊当成是自己的右胳膊。
研究者认为,大脑在处理这些矛盾的知觉信息时,可能就以镜子里看到的挠痒线索为依据,把左边触觉感知到的挠痒“转移”到了真正发痒的右胳膊上。于是,痒痒就得到了部分缓解。其实,之前人们也发现过类似的错觉现象。只要有合适的诱导,人们不仅能把左右手搞错,甚至还能把一只假手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就是著名的“第三只手”错觉:只要让被试们一边感受着自己的手被小刷子触碰,同时看着一只橡胶假手被同样的刷子拂过,这就足以让人们感觉这只假手是自己的。这时候,如果突然拿个叉子去猛扎假手——您猜怎么着,这被试能吓得蹦起来!就跟自己的手被扎了差不多。我的天呐,吓死我了!“第三只手”错觉演示。可是那位又问了,你说有道理也白搭啊,右胳膊痒了还不是直接挠右边效果最好?
那你这费半天劲又搁镜子又找人的,这么折腾是为个啥呢?人家研究者也说了,这法子,可以留到不方便直接挠的时候用。有的时候,皮肤发炎破溃,是痒,但是大夫可不让你玩儿命挠——好么,越挠破的越厉害,再落个感染,那还好得了啊。你要说涂药膏呢,有时候也不能把这痒完全止住。这种时候,“镜像挠痒法”就是您全新的选择了,安全有效,保证对患处没有影响!一个AI。问题来了:以后再痒,找谁帮着镜像挠呢?
考验友谊的时刻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