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解读未来科学大奖:中国大陆民间发起的第一个科学大奖

作者: 褚波、赵维杰

来源: 环球科学

发布日期: 2016-09-20

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9月19日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和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分别获得“物质科学奖”和“生命科学奖”。该奖项由未来论坛发起,旨在奖励大中华区科学发展的杰出贡献者,评奖机制与诺贝尔奖等接轨,由九位华人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

历经一年半时间的严格提名、筛选和评审,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首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于9月19日下午在北京正式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分别荣获“物质科学奖”和“生命科学奖”,每人将获得100万美元奖金。薛其坤1963年生于中国山东,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教授。他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对奇特量子现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

分子束外延生长是一种先进的薄膜生长方法,能在材料衬底上一层一层地生长单晶薄膜。他和合作者制备了多种高质量的单晶薄膜材料,这使得他们于2012年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在钛酸锶衬底上的单层铁硒高温超导现象。这两个发现已被许多研究小组重复出来,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激发出更多的相关研究活动,有望进一步提升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超导的临界温度,从而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卢煜明1963年生于中国香港,1994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卢煜明在1997年和1998年的工作中发现,母体血液中存在着胎儿的游离DNA。

基于这些早期发现,他展开了一系列前沿工作来研究这些胎儿游离DNA的特性,证明了使用胎儿游离DNA来诊断遗传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实际性,最终开创了利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来检测唐氏综合症的新途径,并在90多个国家得到了应用。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一百万孕妇接受这项测试。这种革命性的方法使无数新生儿避免了遗传性疾病。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发起,旨在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不限国籍),评奖机制与诺贝尔奖、图灵奖等世界著名科学奖项接轨,由九位华人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评审过程独立进行。

科学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芝加哥大学何川、普林斯顿大学李凯、北京大学饶毅、北京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田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东、麻省理工学院文小刚、南方科技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夏志宏、哈佛大学谢晓亮。评审全程秉持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保证高度独立,由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大奖项,奖金来源于未来论坛理事捐赠。

每项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生命科学奖的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的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

为了了解未来科学大奖设立和评选的更多消息,《环球科学》采访了科学委员会成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王晓东表示,未来科学大奖并不是一个终身成就奖,衡量标准是某一个特定的科学发现对于未来产生影响的能力。

科学发现的社会影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所以肯定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但另一方面这个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也不会去选择那些特别老的,它的影响早已经被社会公认了得研究成果。所以要在已经被证实的影响,和未来将会产生的影响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是未来科学大奖的一个独特之处。

UUID: 1a27fb13-83ec-4bd4-b71d-db0605cfee8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9-20_王晓东解读未来科学大奖:中国大陆民间发起的第一个科学大奖.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