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中秋赏月?别再错过月上中国!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6-09-15

本文介绍了中秋节赏月的文化背景,以及由于天气原因今年中秋不适合赏月的情况。接着,文章转向介绍月球上的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如毕昇、蔡伦和张钰哲撞击坑,这些地名的命名历史和意义,以及中国在探月工程中的贡献。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广寒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到了吃月饼、赏月亮、庆团圆的中秋佳节。自古以来,月亮就凭借着它恬静皎洁的面貌,牵动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思,人们纷纷把它视作团圆的象征,当作思乡的寄托,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不朽佳作。

然而,今年的中秋,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并不适合赏月,一则是天气的原因,今年中秋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多云多降水;二则是今年的中秋月圆得慢,“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不过没关系,来科学大院赏“月”吧。

广寒宫,传说中住着嫦娥姐姐的地方~

再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嫦娥”: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嫦娥?

对了对了,还有那个写出妇孺皆知的《静夜思》的李白:

“李白”占了好大一个坑啊~~~这究竟是什么东东?你看出来了么?

没错,这些都是月球上的地名,而且是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察月亮,把月亮上最明显的高山用他家乡亚平宁山脉命名,首开命名先河。从此,月亮上的地貌和地球上的一样陆续被赋予了名字,用以标记其方位和形貌类型。

在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之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的9124个月球地名中,带中国符号的名称仅有16个。

2010年初,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利用嫦娥一号影像数据首次向IAU提出了月球地名的建议。经过严格审查程序,2010年8月,月球上的第一批中国名获准,它们是三个撞击坑,分别被命名为毕昇、蔡伦和张钰哲。

毕昇撞击坑(Bi Sheng)

毕昇,北宋人,活字排版印刷术发明人,众所周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毕昇撞击坑中心点位置为月球东经148.46°,北纬78.35°,靠近月球北极区,曾遭遇后期撞击作用破坏,坑底和坑唇上小型撞击坑密布,但整体形态仍可辨识。坑底存在一个长约12公里、东北至西南方向延伸的撞击坑链。

蔡伦撞击坑(Cai Lun)

蔡伦,东汉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伦撞击坑同样靠近月球北极区,为碗形撞击坑,其坑缘上的小型撞击坑可能存在永久阴影区。

张钰哲撞击坑(Zhang Yuzhe)

张钰哲撞击坑也是典型的碗形撞击坑,形态保存基本完好。

张钰哲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星”的发现者。他长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以及轨道计算工作,发现了许多星历表上没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3颗新彗星,目前国际上有一颗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逐步推进和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月亮上的中国名越来越多。

如何命名月球上的地名?月亮上还有哪些中国名?可关注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联盟最新独家推出的《月亮上的中国名》画册。

(内容来源于《月亮上的中国名》,科学大院已获得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联盟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下方二维码)

UUID: 3a1fb82c-ba2f-4001-91ca-b6f5ee5c630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9-15_错过了中秋赏月?别再错过月上中国!.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