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的过度干涉,孩子也会好好长大的

作者: Shaoni Bhattacharya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发布日期: 2016-09-1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们认为,家长不应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应该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育儿这件事有时候真叫家长头疼。为人父母与生俱来的天伦之爱、传统中的育儿常识,还有各自生活中的经验,现在俨然要混合在一起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许多家长被数不胜数的育儿经验谈、专家育儿法搞懵了。养孩子真的需要那么多育儿经吗?可能未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畅销书作者 Alison Gopnik 表示,家长不需要过分关注孩子、给他们安排这个活动、那个学习、对孩子给予厚望。

家长大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为自己的学习和课外活动做安排。Gopnik 认为,家长不应用沉重的任务表和过度的期望压垮孩子;家长应该像园丁,而不是木匠。家长最好能给照顾孩子新鲜萌发的“小小嫩芽”,为他们的新进步提供养分,而不是像木匠一样,不管孩子的愿望、需要和天赋,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棱角都磨去,制造出一个“成功”的孩子的形象。特别是,“家长不应该试图把孩子培养成某种特定的人。”

现在许多家长都对教育孩子有说不出口的焦虑,这种焦虑反馈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感到自己背负着“压抑的包袱”。Gopnik 认为,这种养育法来源于人类过去历史中庞大的家族、社区和部落;在大家族里孩子会被要求守规矩、服从大人的管教。但是这种养育法和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却背道而驰。

现在的家庭比过去要小很多,而且分散居住在各地。

每天工作很久的上班族家长希望把自己从分工很细的工作中学会的技能全部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家长希望这些技能能够帮到孩子,让他们应对未知的未来。但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是否真的能如愿?就拿玩游戏来说吧,Gopnik 认为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如果家长给孩子安排太多的课外活动、学习班,那么孩子就会被剥夺重要的认知发展窗口。

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虽然和同龄人打闹与芭蕾课或是小学奥数相比,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打闹却是许多动物用来学习的方式。比如,对小鼠进行的研究就发现,打闹可以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

如果你把孩子困在书桌前,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和人类演化历史中的生活事件极为不符,孩子很可能会坐不住。不过话说回来,“木匠”式的育儿法在可行性方面并不是到处碰壁。比如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如果家长是带着关怀和爱要求孩子孝顺服从的话,似乎也行得通。比如一项在9个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要求孩子处处听长辈的话的社会规范在菲律宾和泰国能行得通,但在瑞典就不行了,因为瑞典没有这样的孝道文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历史学教授 Paula S. Fass 认为,在过去,繁重的农事要求孩子很早就独立承担体力劳动,但是相应地,他们也有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家长们过度关心孩子的成长,这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结果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现代社会儿童期将会变得更加漫长。

UUID: 0b18929d-0390-404a-a617-0d23d9c5c5a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pdf2txt/2015-2016/2016-09-12_没有你的过度干涉,孩子也会好好长大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