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概算得上是身世最复杂的水果之一,不过这种复杂有别于柑橘家的混乱,而是一种水果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要想讲一个关于葡萄的故事真的很难,因为故事太多,反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起。那可能是圣餐中的指定饮料,可能是诗人夜光杯中的美酒,可能是土豪标榜身份的某种酒水,也可能是的风干之后的特别小食,当然更可能是众多餐桌上五光十色的新鲜水果,还有一些无核的葡萄因为被打上了避孕标签让人无所适从。
不要着急,我们将在接下来五分钟里,一同感受栽培葡萄家族充满戏剧性的家族史。全世界的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有60多种,它们都有相似的外貌——杂乱的藤条之上生长着掌状或者羽毛状的叶子,像触角一样会缠绕的卷须,还有不起眼的花朵,以及一串串在阳光下闪耀的果实。在这些葡萄属当中有一种远比其他种重要——那就是葡萄Vitis vinifera。这个种原产于欧亚大陆,所以也被称为欧亚葡萄。
人类食用葡萄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6500年,在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葡萄种植从南高加索区域传播到小亚细亚,同时通过新月沃土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完成了在西方世界的初步扩张。后向西沿地中海传到西欧,向东传到东亚。虽然中国的野生葡萄属植物多达38种,但是并没有栽培葡萄。所以所谓的《诗经》中记载的葡萄,大抵都是些野生的种类。
中国最早的葡萄被认为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引入我国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pú]饮之,则醄[táo]然而醉,故有是名”。这句话中“酺”是聚饮的意思,而“醄”是大醉的样子,于是葡萄就因此得名了,说白了葡萄就是让人喝得大醉的果子。不管怎么看,葡萄几乎就是为酿酒而生的,因为它们的果皮上就有丰富的酿酒酵母。
再加上果肉中富含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使得葡萄自身就能毫无障碍地变身美酒。人们要做的只是把它们踩碎榨汁,然后把汁水用橡木桶收集起来发酵就好。用葡萄酿制葡萄酒的历史几乎与栽培葡萄的历史一样悠久。公元前1400年,巴比伦国王就颁布了关于葡萄酒交易的法律。到16世纪的时候,葡萄随着哥伦布的船队来到带到了美洲,随后跟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活动扩散到美洲大部。
其实在在这里,已经生活着一大帮土著葡萄了,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和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圆叶葡萄和美洲葡萄的根系强健,抗病力强,很快就得到了欧洲殖民者的赏识。尽管美洲葡萄的甜度不高,酿制的葡萄酒也有一种特殊的怪味儿,还是被商人带回了欧洲老家,并且试图将其与欧亚葡萄杂交,以产生更为优质的后代。但是,这个行为差点导致欧亚葡萄绝种。
因为,一些危险的乘客也搭乘商人的航船来到了欧洲大陆,它们就是根瘤蚜。这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美洲葡萄根部的昆虫,靠吸食葡萄植株的汁液而生,因为能让葡萄根系长出瘤子而得名。根瘤蚜的一生都可以在美洲葡萄上完成,无翅阶段的根瘤蚜可以进行孤雌生殖;而有翅阶段的根瘤蚜可以产雌、雄蚜,交配后雌蚜产卵,以卵越冬。
在长时间的对抗过程中,美洲葡萄已经对根瘤蚜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是,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所有的葡萄园都是不设防的区域。19世纪中期当根瘤蚜进入欧洲的时候,攻陷了几乎所有的葡萄种植园。在短短25年内,几乎摧毁了法、意、德的葡萄和酿酒业。为了对付这些葡萄杀手,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最初发现水浸可以杀死这些小虫子,但是大多数葡萄园都建在丘陵地区,这放水泡田几乎是个不可能任务。
后来,又采用药物熏蒸的方法来灭虫,但是效果仍然不佳。如果故事继续这样发展的话,我们今天就要与传统葡萄酒说拜拜了。万幸的是,园艺学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嫁接。这可谓峰回路转,既然美洲葡萄的根系可以抵抗根瘤蚜,种植者就开始把欧洲葡萄嫁接在美国来的抗蚜品种,终于让欧亚葡萄逃过一劫。
在随后的日子里,人们也在不断尝试培育欧亚葡萄和美洲葡萄的杂交种,一方面提高抗病虫害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葡萄的品质。但是时至今日,无论是酿酒品种,还是鲜食品种的主流仍然是欧亚葡萄。未来我们吃的葡萄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将拭目以待。一般认为提子会果肉比较脆,果皮不分离,以此作为区分“普通葡萄”和“提子”的特征。但其实,提子也是欧亚葡萄的一个品种。
提子的名字,有一种说法是,“提子”即广东语“葡萄”的意思,是商品名称。常见的几个葡萄品种有:户太八号,欧洲葡萄和美洲葡萄的杂交种,户太八号葡萄是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当时称户县葡萄研究所,1997年更为现名)利用奥林匹亚品种芽变选育而成。单个葡萄几乎是个小乒乓球,果粒大,近圆形,酸甜可口,果粉厚,果皮中厚,果皮与果肉易分离,果肉细脆。特别适合吃葡萄吐皮的朋友。软枝玫瑰香,特别适合对香味儿有追求的人哟。
果皮中等厚,紫红色或黑紫色,果肉较软,多汁,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唯一的缺点就是果粒儿太小了。玫瑰葡萄,刚吃过一种云南阳光玫瑰葡萄。通体碧绿,个头中等,看似没有成熟的果肉却又极高的糖度(可以高达19)。特别适合喜欢甜口的朋友。这种白霜既不是农药,也不是葡萄糖,而是葡萄表皮上的蜡质。
葡萄表面蜡质的成分主要是一种叫齐墩果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占到白霜总重的60%-70%,除此之外,白霜中还含有一些醇和酯类物质。不过,这些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溶于水。正因如此,想要洗掉葡萄白霜的朋友才会屡屡抓狂。不过,即使洗不掉这些白霜也没有关系。因为齐墩果酸并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可以放心整粒吞下那些挂着白霜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