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攀关系”才得以生存的凌霄花

作者: 王辰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6-09-09

凌霄花因其攀援特性在历史上受到不同评价,从《诗经》中的哀叹到白居易的贬斥,再到现代诗人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人们对其依附特性的复杂情感。

凌霄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华东、华南亦有分布,如今于东亚、东南亚各地栽培,用作观赏花卉、绿篱,或栽培作药用。周幽王统治的年代,战乱不断,又恰逢天灾,地震之后,紧随大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富庶人家仅存的羊,饿得只剩下了个大

脑壳;干涸的水塘边,鱼网早已荒废多时。有人发出了哀怨的感叹:早知道面临这样的处境,当初何苦降生于世呢!干旱的土地上,只剩下向阳开放的橘红色花朵顽强绽放,这种花朵名叫

“苕”,也被称为“凌苕”。有人借着花朵来做比兴,吟唱起了

悲凉的诗句: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这段诗句被收录在了《诗经

·

小雅》之中,后人从茂盛开放的凌苕花,读到衰败破落的周王朝,无不为之哀叹。诗人笔下开放在灾荒之年的花朵,则在世代流

传之间,名字从

“凌苕”

变成了

“凌霄”。李时珍认为,凌霄

“附木而上,高达数丈,故曰凌霄”——

凌霄茎柔曼,生有不定根,用于攀援,正是攀援依附的特性,致使世人对

凌霄作出了或褒或贬的感叹。

“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宋朝诗人贾昌朝不但赞颂

了凌霄的凌云之志,而且认为依附在青松上的凌霄,心存珍重之意,借松枝而上,却不肯居高而凌下,所以才能平步青云,蒸蒸日

上。明朝诗人高启,甚至为凌霄设计了遭遇磨难的一幕:依凭的大树忽然被人伐倒了,凌霄并没有委顿在地,而体现出了

“亭亭还自

持,柔枝喜能强”

的性格。陆游则认为凌霄依傍着松柏,是相互扶持,凌霄的枝叶,就像为松柏披上了龙鳞,而殷红的花朵也像是

松柏的绚丽装饰。同样是凌霄倚树,在不同的人眼中,所看到的内涵却全然相反。白居易对于藤本植物最为反感,因此在他的笔下,凌霄就变成了攀

龙附凤、依附权贵的化身,一旦所依靠的大树倒塌,凌霄的命运也就此终结,在诗的末尾,白居易还作出了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

弱苗”

的告诫。被陆游描绘为龙鳞一样的凌霄枝叶,也曾被人贬斥为蒙蔽大树的弄臣行径。对于凌霄的偏见,从白居易开始,一直绵延至今

——

婷在《致橡树》一诗的开头就说: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正因人们对凌霄毁誉参半,所以自唐宋以来,凌霄一直不能跻身于名贵花卉的行列,只能被用来装点花架或者篱笆,而空负了

“凌

霄”

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字。

UUID: fc72530b-1ce5-4b98-91fe-62ec8b29a91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09-09_靠“攀关系”才得以生存的凌霄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