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人看来,“白露者,阴气渐重,露凝而色白”,也就是说,露水的颜色为白色;同时,古人又以四时与五行相配,秋在五行中属金,金色白,白色也是秋天的颜色。因此,“白露”一词,字面上是“白色的露水”,本义却是指“秋天的露水”。白露是民众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除了农事,自古而今也有一些习俗活动。
在古人的观念中,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古人称之为“仲秋”“仲商”“正秋”“中秋”等。据《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盲风”,即疾风;“养”,指贮藏;“羞”同馐,即食物。这段话的意思是,八月开始刮大风,大雁从北方飞来,燕子向南飞去,群鸟开始贮藏过冬的食物。
白露时节,天气由暖转凉。鸟类对气候的变化最为敏感,秋高气爽之际也是鸟类活跃之时,或迁徙,或觅食。这应该是古人选取鸿雁、玄鸟、群鸟作为白露节气“候应”的主要原因。
白露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从古至今一直被民众所重视。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薄田、中田、美田是就土地的肥瘠程度而言。这是白露节气前后东汉洛阳地区的农事内容。
白露节气里,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占候》记载了江南地区的占候经验:“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雨,来一路苦一路’,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其时之雨,片云来便雨。稻花见日吐出,阴雨则收。正吐之时,暴雨忽来,卒不能收,遂致白飒之患。”
白露也是太湖周边的渔民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是指神话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民间称其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当地民间都要举行祭祀禹王的香会,这其中以清明、白露两个节气的香会为最盛。
白露节气里,各地民众还有其他的一些祭祀活动。在山西和顺,白露节要设供祭祀“火德大帝”,祈祷神灵庇佑;在河北昌黎,八月朔日,蒸黍饭撒场边,谓之“祭风婆”,也称“祭风神”;在江苏苏州,八月初八日要祭“八字娘娘”,据说“能致他生丰足”。
白露节气里,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饮食习俗。在浙江的苍南、平阳等地,白露时人们要采集“十样白”,煨炖乌骨白毛鸡或者鸭子。所谓“十样白”,是指带“白”字的10种中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据说吃了“十样白”炖出来的鸡鸭,可滋补身体,也可祛除风气。
江浙一带白露时节要酿米酒。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饮时略带甜味,人们称之为“白露米酒”。除了酿米酒,民众在白露时节还要吃番薯,认为可以养胃。据中药典籍记载,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